本报记者 陈薇 何力柱 通讯员 黄卉
在衡东县南部四县交界处,有一个叫南湾的偏僻山乡;在南湾乡,有一个叫南湾乡完小的乡村小学;学校里,有一个叫李卫兵的乡村教师。
熟悉他的人,无不夸赞他是“好老师”、“真汉子”。
从2008年起,李卫兵一直“带着妻子去上课”,至今已有6年。这是为了照顾因“中风”而生活无法自理的妻子,也是舍不下学校的孩子们。
从李卫兵在镇上的家到学校,有2公里山路。以前,李卫兵会背着妻子走路,往返学校。星期一去,星期五回。近两年,妻子胖了,已背不动妻子的他就扶着妻子,搭乘摩托车往返学校。
尽管家里出了“状况”,但李卫兵从未请过半天假,也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6月23日,记者从衡东县城驱车60多公里,赶往南湾乡完小。通往学校的路正在改造,坑坑洼洼,颠簸得很。这条路,李卫兵带着妻子已数不清走了多少回。
“别看李老师今年已经59岁,他的精力很旺盛,连我们年轻人也自叹不如。”校长杨剑辉告诉记者,李卫兵喜欢“抢”课。如果上课铃声响了,任课教师晚了二三分钟进教室,李卫兵就会“抢先一步”给学生上课。因此,教师们都不敢“懈怠”,为了防止课被“抢”,不等上课铃声响就会提前到教室做准备。
据同事们反映,由于身体原因,李卫兵妻子的情绪容易失控,被妻子弄伤对李卫兵来说是“家常便饭”。李卫兵也坦言,这些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睡觉时她要是没声响,我就担心是不是有意外;她要是有声响,那我就更没法睡了。”
生活的“苦”早已被李卫兵转化为心中的“甜”。他笑着对记者说:“当时,医生认为她最多活5年。6年过去了,她的状况比以前还好。”
李卫兵把宿舍搬到了教室隔壁,一边上课,一边照顾妻子。从教38年,以校为家,不少贫困学子从李卫兵的班上走出了大山,成为了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孙江国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孙江国因家庭原因辍学了,李卫兵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并与其父母订下“君子协定”:如果成绩不是优秀,不用出一分钱。在李卫兵的帮助下,孙江国以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衡东二中,后来又考上了重点大学。如今,孙江国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每次回乡总会去李卫兵家坐一坐。提起李卫兵,孙江国说:“是李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他是我的恩人。”
李卫兵还喜欢“多管闲事”。楼梯间的栏杆松动了,他会拿上钳子铁丝固定好;见到校舍窗户玻璃碎了,他会先找胶带将窗户封上;冬天学生被褥不够,他会将自己的褥子给学生铺上;学生吃饭时,他也会去查看。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些多余的碗筷,那是为忘记带碗筷的学生准备的。
“丁零零”,“丁零零”。清脆的上课铃声响了。李卫兵快步走进了课堂。上起课来,眉飞色舞,激情四射。38年如一日,除了热爱教师这一行,没有更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