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石钟,这个来自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堪称“设计天才”,大学期间就已拿到国内外20余项设计大奖,包括在全球有着“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和全球设计界顶级奖项之一的德国“IF设计奖”。本报记者 刘银艳 摄
5月16日,在长沙麓谷科技园一家叫长沙高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模型车间里,记者见到了来这里赶制毕业作品模型的范石钟。因为获评“2013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2岁的范石钟成了明星,可他实在太忙了,各种与设计无关的采访事宜只能见缝插针。
“对设计的自信和勇气,让他站到了国际的领奖台上”
这个还“躺”在范石钟电脑里的毕业作品模样很不规则,但上窄下宽的设计恰到好处,多个侧面给人想象空间,背面几圈荡漾的水波纹、几滴饱满的水珠,简单,清爽。
这个作品不一般,它还是我省2014第四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要用到的奖杯,这让他感到责任重大,“昨天晚上又完善了各种细节,直至今天凌晨4点多钟。”
“设计元素越简单越好,我这次的设计元素就只有一个,水,契合出水芙蓉这一主题。”范石钟认为用来颁给设计师的奖杯,要和大家平常看到的不一样,像他获得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奖杯是个不规则的方柱体,中国设计红星奖的奖杯更特别,弯折的半颗红星。
由省政府主办的“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4月刚刚启动,范石钟就读的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是主要执行单位,“这次执行负责人是我的毕业指导老师季铁副院长,他知道我参加国际大赛的经验比较丰富,邀我来设计奖杯,撰写参赛赛制的初稿。”
范石钟说,往届的奖杯,每一次造型都有改变,这一届起,组委会就准备固定使用同一种奖杯了,为了设计好,已经构思了几十种草图。
“这一次参加组委会的工作,就不会再参赛了。”这一决定对于这个参赛大王、“获奖专业户”来说,有点困难。“这次是大型国际性赛事,我们要把它办得像德国红点设计大赛那样有影响力,估计会收到1万多件设计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国外设计人员参赛,请的评委也全是国际知名的工业设计大师,若能得到他们的评价和指点,比较难得。”
范石钟设计的第一桶金是大一获得的,参加全国手工艺品创作大赛,设计了一套民族风的首饰,得了1万元奖金。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设计潜能,但随后的竞赛之路并不平坦,直至大二上学期结束,他参加各类工业设计比赛10几次,却没一个得奖。“大一得奖,是偏艺术的比赛,与工业设计不太沾边,其实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很欠缺。”
“我从小就吃过不少苦,这种经历让我不害怕任何困难,失败不要紧,关键要懂得总结。”他潜心研究那些获奖作品,看它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向,了解比赛需要什么样的作品。每一次参赛,他会认识很多获奖的同行,赛后就主动找他们“学艺”,也请院里的老师指导,“奖没拿成,经验却丰富了。”
大二下学期,范石钟拿到了人生第一个大奖,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成为当时全球获此奖项的最年轻设计师。“此后参加的国内外20多次设计大赛,就全都能获奖。可以说经过这几年,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某个作品是不是好作品,预估它能不能获奖。这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我总要筛选很多个作品,才能挑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去参赛。”范石钟说在工业设计界有个规律,30个作品中才能出现一个好作品,所以他每天在做的事就是想方案,想点子。
说了这么久的工业设计,其实范石钟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学院2010级年级长肖瑞跟他同班,她告诉记者,班上像他这样跨专业去参赛的同学很少,“可以说他很聪明,自学能力比较强。”
“学校有个传统,低年级‘蹭’高年级的课,我大一开始就去‘蹭’高年级的工业设计专业课。我完全不了解这个专业,但不学习又设计不出好作品,这逼得我去‘蹭’。”范石钟不仅蹭课,还自费学习了建模课程。
在年级辅导员孙喆眼里,范石钟是个勇敢的孩子。“很多学生面对重大赛事,会怕自己的作品不能参加这么高级别的比赛,怕入不了指导老师的法眼,但他从来不怕,设计出了作品,就勇敢地拿去请老师指导,也能承受老师的批评,随后就敢拿去参赛。是他这种对设计的自信和勇气,让他站到了国际的领奖台上,比学这个专业的学生还要厉害。”孙老师还提到,范石钟家境贫寒,而学艺术花费很大,加上设计比赛所需的模型费、有的国际大赛动辄几千元的报名费等也很压头,但他通过奖学金、参赛的奖金以及为企业做设计,坚持着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