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兴一中,有一位叫朱明志的高三学生,不仅要完成繁重的功课,还要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陈清香。他从5岁开始照顾伤病的妈妈,14年来早已习惯这样边读书、边照顾妈妈的生活。
在妈妈眼里,明志是个内敛懂事的孩子,但却会因妈妈隐瞒病痛而含泪大声责怪她:“你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万一出了事,我怎么办?”
在老师同学眼里,明志是个坚强乐观的好少年,但他却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比过去好了很多”,学校里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给其他同学……
母子相依为命居陋室
走进学校专门腾给朱明志母子居住的宿舍,只见里面简单而整洁,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放置着他们的全部家当:两张单人小床,一个铁制衣柜,一张破旧的书桌,几张七拼八凑的坐凳,还有简单的厨房用品。房间里最多的是书,高高地堆在明志的床头和书桌旁。
陈清香今年41岁,在儿子的悉心照料下,看上去气色不错。此时,她正躺在床上边看电视边织毛衣,一如往日安静地等着儿子放学回家。多年前,为补贴家用,她常给人织毛衣挣点手工费。因为明志不愿妈妈费心受累,现在妈妈偶尔为亲友织上一件,回馈他人的帮助和照顾。望着屋内窗户下挂着的衣服,陈清香告诉记者,衣服都是明志洗的。
明志放学回家时,已在食堂吃过中饭,为母亲打回了饭菜。陪着妈妈吃完饭、聊下天,稍作休息,明志又要去上学了……
说起儿子,陈清香的语气里只有愧疚、心疼,眼泪溢满眼眶。“这些年,我的生活起居,家里的所有家务活,样样都是他在照顾;想到自己拖累了孩子,我就特别内疚。可反倒是明志经常劝我‘妈,你活着,我还有个妈,还有个人陪着我说说话’。”
“妈妈依赖我,我也依赖她,照顾她是我应该做的。”说起这些年的艰辛,19岁的明志从容而平静。
小小年纪撑起一个家
明志1995年10月出生在永兴县香梅乡香梅村,父亲朱文飞和母亲陈清香在家务农。2000年夏的一天,母亲在帮人做事时,不慎从二楼摔下导致重伤。后经医治,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终身残疾,瘫痪在床。也因为没能及时医治,卧床数月的陈清香还患上了褥疮,时至今日依然折磨着她。
这场突如其来的不幸,给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沉重一击。朱文飞决定外出打工,并在不久后选择与妻子离婚,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父母离婚时,年龄尚小、但却懂事的明志选择了跟随妈妈,因为他觉得不能离开妈妈,应该照顾妈妈。
后来,明志和妈妈先后搬去金龟镇元庄村跟姨妈、外婆一同生活,靠着亲人的帮助勉强度日。2003年,年迈的外婆被舅舅接去照顾。8岁的明志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日常生活的责任,与母亲相依为命。当别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快乐时光,与伙伴们嬉笑玩闹时,除了上学、看书,明志还要照顾母亲洗漱、大小便,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就这样年复一年细心料理家务,并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
母子俩的日子过得相当节俭,小小年纪的明志学会了种菜,还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到煤矿上去捡煤渣,为家里省下了不少菜钱和煤炭钱。“明志从小就不舍得花钱,现在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别人送的或者校服。但是给我买药什么的,他二话不说就会去买。”陈清香想到儿子贫穷的成长之路,忍不住泪眼婆娑。
要带母亲一起上大学
2011年,明志初中毕业取得了7个“A”的优异成绩,面对读免费师范生还是读高中考大学的选择,明志犯了难。 “我去外地读书,妈妈怎么办?”
考虑到母子俩的艰难处境,永兴一中为明志母子安排了一间学生宿舍,房租、水电全免,所有的学杂费能免即免。升入高中的那一天,明志带着妈妈搬进了一中,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母亲的求学生涯。近3年来,他与母亲过着简单却又幸福的生活。
来自社会和亲人的关爱,让他们的日子有了起色:县教育基金会的马云峰每年资助他2000元,永兴建楚书城老板长年免费资助他各类辅导书和学习用品,深圳老板许群华与明志结成了学习帮助对子,解决他每月的生活费用……“因为大家的帮助,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这份恩情我心里一刻也没有忘记。”明志说。
温饱问题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得以解决,明志学习起来安心多了,如今已进入尖子生之列。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考个好大学,回报这些关爱他、给予他帮助的好心人。明志还想有机会能学习医学专业,也许对妈妈的身体健康能有所帮助。“我也会带着妈妈上大学,一直和她在一起,照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