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朱昌俊:方言真需要“保护”吗

A-A+2013年9月13日15:41重庆时报 评论

  朱昌俊(湖北 媒体从业者)

  据调查,目前上海18岁以下本地青少年对方言的驾驭能力每况愈下,大多数只能听懂不会讲。近日,该市教委表示,将大力推进学龄前儿童沪语教育工作,遴选本市有条件的幼儿园进行上海话教学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市推行。(5月15日《东方早报》)

  似乎上海对于方言“不保”的担忧心理,已大有年头。但方言真的到了需要严加呵护的地步了吗?

  首先看看大城市说方言的人为何会减少。表面看,这与普通话的全面推广有很大关系。但必须承认的是,普通话的流行主要还是因为适应了流动社会和陌生社会的发展趋势。毕竟,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如果使用会带来交流障碍,它的式微就是必然。语言是具体社会环境的产物,没必要以保护之名“强留”,事实上也留不住。

  对于在小学和幼儿园推广方言教材和教育,不得不反思的一个问题是,仅是让幼儿学会了方言,如果在社会生活中,并无使用必要,或仅仅停留在会听、会写的阶段,于上海传统文化的传承真有很大用处吗?其实,方言仅是地区文化的一个载体而已,它的兴衰与社会变迁有关,从根本上也脱离不了当地文化根基的“孕育”。因此,与其急不可耐要保护方言,不如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增强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或许,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在谈及上海方言保护现象时,已经将方言保护有无必要说得很透彻:大都会必然是用全国的各种语言甚至是世界的各种语言,大都会化这个现象在中国是越来越明显,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是这么一个情况,了解了这么一个情况,保卫方言的话就过去了。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