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9月11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龙源 实习生 王宇)老长沙都知道这么一首民谣:“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如今,在长沙城遍布着数量众多的“德园”包点店。因为没有商标意识,德园传人只能注册“百年德园”作为自己的商标。对于品牌的大量“繁殖”,德园正面临维权的困境。
重庆“德元”注册在前
长沙“德园”只能注册“百年德园”
面对仅一街之隔的“德园分店”,除了声明外,潘壬子与“百年德园”再无过多的行动。为什么不维护自己的权利?潘壬子显得有苦难言。“我们不是不想阻止,而是存在法律障碍”。
根据潘壬子的讲述,原来早在1994年,重庆有一家饭店就注册了“德元”商标,而2005年,长沙“德园”提出商标注册申请时,“由于商品品类都是餐饮、包点,‘德园’已经无法注册了”。
此后,在律师的指点下,长沙“德园”最终将商标注册为“百年德园”。
“德园”在长沙大街小巷四处开店,“从法理上说,即便要起诉德园包点店,可能还轮不上我们,主体是重庆的那家饭店。”潘壬子表示,由于重庆那边也是开餐饮店的,应该不存在恶意注册的情况。
不过,潘壬子注册了“百年德园”,会不会遭到重庆“德元”的起诉?
对此,潘壬子认为“应该不会”。两个商标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他表示,长沙德园在商标注册上慢了半拍,现在只能发表声明,并不能采取过多的行动,等于是吃了哑巴亏。
潘壬子表示,自己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管控好“百年德园”的包点品质,不要把百年老店的口碑砸在自己的手里。
“尽管模仿者越来越多,但‘百年德园’的营业额在逐年上升。”潘壬子说,真正的老长沙心中还是有谱的,认定了老店,“我打算引进VI系统,将‘百年德园’做成著名商标”。
65岁的长沙市民张先生是“德园”包点的忠实“粉丝”。近日,张先生却向有着百年历史的德园老店提出批评:“我吃了30多年的德园包子,这些年来,德园包子铺在长沙市里‘四处开花’,却不是那个味,你们到处收加盟商的钱,却不管品质,迟早会砸掉这个牌子的”。
“德园”遍布长沙,一家一个口味
类似张先生的投诉与抱怨,“百年德园”的经理潘壬子告诉记者,“今年就接到了不下10起”。无奈之下,他只好将一则《声明》高高悬挂在侯家塘南的“德园”店铺上方:“德园包点仅此一家”。尽管这样,却无法阻止“山寨德园”在长沙的大街小巷蔓延,这究竟是怎么了?原来,一场关于“德园”与“德元”的风波,让正宗的“百年德园”有苦难言。
张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长沙,他告诉记者,“我已经吃了三十多年的德园包子了”。
9月10日上午11时,张先生照例来到位于侯家塘南的“百年德园”店门口,他买了一袋馒头带回家。
每天早上,张先生都会到这里点一杯五块钱的茶水,然后与朋友们一起聊天,到中午,再带一袋包点回家给家人吃。“以前在步行街的时候就经常去吃,现在搬到侯家塘离家更近,自己退休后就天天都来。”
家住河西的李先生离侯家塘很远,因此并不是常来买包点,但“只要路过一次,一定要进来吃包子,然后给家人也带一点”。
张先生发现,侯家塘北边的一家米粉店也开始卖包子了,名号中也有“德园”二字,不过从价格、外观再到口味,都与“德园”老店有区别。
记者随后来到该店了解情况,该店一口咬定自己是德园分店。在网络上,关于“德园包点”的培训班也比比皆是。
在扫把塘、井湾子,记者简单走访就发现近20家包点铺与“德园”沾亲带故,足见“德园包点”在长沙人心中与生活中的地位。
“今年以来,长沙市内的德园包子新开了不下10家。”面对“德园的繁荣”,潘壬子坦言,这些都是仿冒的。
百年德园子承父业,从未收加盟费
“德园有得重人缘,八大名包天下鲜……”在德园包点二楼一间老式包厢改造而成的简陋办公室里,挂有一张老照片,还配有一首诗,那是一名“德园包点”的爱好者赠送给潘壬子父亲潘业纪的。
“‘德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到了辛亥年间,几名清宫御厨盘下老店,搬迁到了樊西巷口,因为包子馅大皮薄而全省有名。”他说,公私合营后,父亲潘业纪在1960年代就进入德园包子铺,后成为德园的经理,改革开放后,经过改制,潘业纪开始掌管德园,并在步行街拆建的过程中,搬迁到侯家塘新址营业至今,并注册了“百年德园”商标沿用至今。
如今,子承父业的潘壬子经营着侯家塘南的这家“百年德园”。
“我们都是老面发酵,不用发酵粉,口感传承下来。”潘壬子说,自己从来没有收过任何一个老板的加盟费,“他们都是仿冒的。”
在“百年德园”的门牌上,印有一则《声明》,落款时间是今年5月27日,“‘百年德园’在长沙直至湖南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现长沙市区有多家以‘德园’为名号的包子店,与我店无任何关系,请广大消费者识别真伪,共同创建正常市场秩序……”
“既然大家都用德园,就不能砸了招牌”
40岁的潘壬子,手戴时尚腕表,一副潮男的模样。坐在办公室里,他的电脑屏幕不时弹出QQ信息。作为百年老店的掌门人,潘壬子说,自己做包点只有10年时间,此前的10多年时间,他将自己定位为“IT”人,“我是半路出来继承父业的”。他坦言,在品牌管理上缺乏经验,导致了现在的尴尬。但“既然大家都在用‘德园’,就不能砸了这块牌子。”潘壬子说。
潇湘晨报:作为百年老店,为什么没想到注册商标?
潘壬子:我是从父亲手中接手的,对于品牌管理确实没经验,也没想到。直到2005年才提出申请,到2009年才拿到。
潇湘晨报:老字号都在公开加盟,收加盟费,你们为什么坚持不加盟?
潘壬子:随意加盟,可能会伤害品质。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定位也不会像“狗不理”包子,而是市井路线,所以永远都是平价的。
潇湘晨报:在“德园”们的夹击下,为什么德园老店没有垮?
潘壬子:真正懂“德园”的老长沙,还是会坚持。这么多年来,虽然装修还是老样子,但早上喝茶的老长沙,都会把座位坐满。
潇湘晨报:有没有想过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百年德园”的品牌?
潘壬子:咨询过律师,这个确实很难,不一定会打得赢官司。从法律意义上说,重庆的“德元”更有胜算。
潇湘晨报:那么,满地“德园”怎么办?
潘壬子:我希望,既然大家都用“德园”做招牌,就要维护这块招牌,做成精品,成为长沙的一张名片。
工商局长提醒:一定要有商标注册意识
潇湘晨报:长沙“德园”与重庆“德元”一字之差,为什么不能注册呢?
长沙市工商局局长陈跃文:按国家商标法规定,商标专用权按“注册在先”的原则,通过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审核。因此,人家先注册了,尽管后来者在注册的字面上有差别,但注册的却是同一大类,而且同音,就无法注册了。商标注册中有40多个大类,要提醒广大企业有商标保护的意识,否则后期维权很困难。有经验的企业除了注册本品类的商标外,还会跨品类注册商标,防止恶意注册。
潇湘晨报:长沙“百年德园”是否会成为重庆“德元”汤圆的被告?
陈跃文:双方都经过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批准,“百年德园”就不会成为被告。
潇湘晨报:那么,“百年德园”是否可以理直气壮地将长沙街市上的“金德园”、“红德园”们告上法庭?是否会赢?
陈跃文:按照现行法律,如果某一方侵犯了商标专用权的,必须是商标的持有人到工商部门举报,这是尊重持有人的表现。就本案例而言,大街小巷的“德园”只是在招牌上这么称谓,“百年德园”若要告赢其他“德园”,在法律上还有争议。作为工商部门,也再次提醒,一定要有商标注册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