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9日讯(记者 杨军 通讯员 罗中华 王美玲 薛强)桃江县着力推进毛竹产业开发,使竹林成了“绿色银行”。今年1至9月,全县竹业总收入达13.6亿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竹业收入1200元,约占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毛竹俗称南竹。桃江现有竹林92万亩,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发展竹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富民强县”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2009年至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拉动、优质服务等,调动各方造竹兴竹积极性。并采用造林补助、抚育补助、防治病虫害补助等形式,对新植竹林每亩补助、奖励100至150元。全县高标准新植竹林8万亩,成为全省造竹样板县。
桃江县还狠抓竹林低改,研究、推广竹资源培育技术。已攻克技术难题27个,推广新技术12项,获得5个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全县先后建立了9个毛竹丰产示范点,改造低产竹林20万亩,培育丰产林10万亩,建设笋用林基地5万亩。同时,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在县经济开发区专门设立了桃花江竹工业园,吸引萌立尔家具、家葳竹工艺品等企业落户。还建立了武潭竹工业园和鸬鹚渡——浮邱山竹业加工十里长廊等竹业集中区。全县已发展规模以上竹业企业300多家,其中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50多家、省及益阳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3家,竹业产值已占全县林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二。
桃江县迅速发展的竹产业为当地林农提供了丰厚收入,成为绿色聚宝盆。目前,全县竹产业共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15万多人,并带动3万多农户从事原竹生产及竹制品半成品加工。
分享到:
是一种什么精神能让湖南人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让我们共同探讨,以便进一步认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