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为当地村民送去爱心物资,并计划明年元月底再赴云南

  □ 一路上山高路弯,但爱心不怕颠簸,淳朴的民风更让他们感动

  湘潭在线12月22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马青松)云南,在许多人眼里,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但那里的深山中,还有一群贫困的人们。

  11月底,湘潭的3名志愿者向云南出发了,这是一次怀揣爱心的旅程。

  十天的云南之行,他们无暇欣赏沿途秀美的景色,辗转于各个村寨走访,为当地贫困村民送去爱心物资。

  通向大山深处的泥巴路

  11月28日,云南永善天气不错,阳光洒在志愿者身上,暖洋洋的。

  经过一夜的休整,莲城志愿者杨波、王元生和谭芳龙又要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永善县马楠乡的坪厂村,一个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苗族村寨。

  他们在县城租了辆面包车,得知要去的寨子食物短缺,又临时采购了一批米和油,把车子塞得满满当当。当地义工告诉他们路不好走,上午8点多就启程了,接下来的路程给志愿者留下深刻印象。

  “一路都是泥巴路,盘山路弯多。”做了10多年志愿服务的杨波,去过不少偏远山村,第一次遇到这么恶劣的路况。志愿者乘坐的车底盘底,只能压着路边的沟坎缓慢行驶。

  前两天的阴雨,给志愿者的爱心旅程添了不少麻烦。到下午5点多,他们还没有到坪厂村。日落后云雾升起,他们看到了云海的壮阔,前行的道路却看不清了。

  “能见度只有几米,根本找不到路。”王元生说,幸运的是晚上8点多,人、车、物资都平安到了寨子里。

  掏1万元帮助当地热心义工

  坪厂村村民的热情,让莲城志愿者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抢着帮忙卸爱心物资。

  这是志愿者在寨子里度过的第一晚。杨波说,坪厂村村民住的都是茅草屋,墙壁用竹木拼砌,屋顶盖上厚厚的茅草,屋内除了一张床铺,再没有像样的家具了。他和王元生支起了帐篷,燃起一堆篝火,打地铺过夜。

  高海拔山区的夜晚格外寂静,杨波突然感觉到了轻微的晃动,他意识到这是地震,白天的疲惫也消了大半。第二天清早,当地村民告诉杨波那是余震,经常有这种现象,村里人早就习惯了。

  小朱是永善县的热心义工,他的家就在坪厂村。在外面见过世面的他,没有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村里。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村里人过上好日子。

  王元生想帮小朱一把,他掏出1万元钱让小朱买两匹马喂养,希望小朱能通过养马致富。“小朱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他或许能带着村民一起找到改善生活的方法。”

  “多带些糖给孩子就好了”

  3名莲城志愿者结束了永善贫困村寨两天的走访,又踏上了去往怒江的路程。

  12月2日,志愿者到了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六库镇。

  刮然村是海拔2000多米山上的寨子,从六库镇到村子里不通班车,杨波和其他志愿者需要搭乘当地村民的敞篷货车上山。

  在六库镇采购物资时,杨波特意买了10斤糖果,当他看到刮然小学的孩子吃糖的喜悦时,突然后悔没能多带些上来。

  晚上,刮然村村民和志愿者围坐篝火聊天,特意为志愿者做用玉米和面粉炸的油饼。后来,志愿者才知道这是村民招待客人的最高待遇了,平时村民的饭食以玉米和土豆为主。杨波说,村民把土豆烤熟后,蘸点食盐和辣椒粉吃得蛮香,但他吃过一次后,再也吃不下去。

  用镜头记录每个村寨

  “看着山区里的人把一袋袋‘新衣服’背回家,所有的辛苦、危险、委屈都值得……”王元生把村民分发爱心物资时的感受,通过微信发了出来。

  当湘潭的志愿者带着爱心物资来到坪厂村后,村民根据家庭需要把挑选好的衣物装满竹篓,脸上露出了笑容。王元生对村民生活观察很细致,他看到当地村民时发现,许多村民身上的衣物还是上次捐的,而且身上衣物比较单薄。

  “晚上气温低至零下2摄氏度,盖一床薄被子很难熬。”12月10日,王元生和其他志愿者已离开云南4天,云南大山里下雪了,送去的爱心物资派上了用场。王元生说,当地村民居住分散,许多小学生上学要走两个小时山路,这么冷的天他们走到学校时,眉毛、头发上都结了一层霜。

  爱心物资可以通过铁路物流运送,为什么还要长途跋涉过去呢?

  莲城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杨波说,他想亲眼感受他们所说的贫困,了解他们的困难程度。每到一处贫困村寨,他都会用镜头记录下来,把走访的情况告诉团队里的志愿者,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值得。

  杨波说,明年1月底,莲城志愿者协会还会组织第二次云南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当地情况,为当地贫困村民送去急需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