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 所谓“星城长沙”,“长沙”两字最广为接受的来历,是二十八宿中有一附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将长沙之地以应长沙星,认为长沙地名源于星名。然而,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周宏伟则认为,“长沙”在壮语意为祭祀女神的地方,长沙应该被称为“女神之城”。

周宏伟解释,帝舜南征的时间大约在夏朝建立前夕,此后,历夏、商、周三代,在今 湘东北洞庭平原一带,人们所祭祀的女神,是传说作为舜帝妃子的尧女湘君和湘夫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可能逐渐形成为一种民间风俗。在周初之前,今长沙及洞庭 平原地区一带先后为九黎、三苗、蛮越民族居住,现在壮侗(侗台)系语言中,确实保存了很多古代蛮越语言词汇。因此,周宏伟认为,说“长沙”是少数民族语言 里“祭祀女神的地方”,是一种较为可信的解释。

直至清代末年,在长沙湘江中的橘子洲 尾,留有一座“江神庙”,周宏伟说,这里应是湘江下游流域一带祭祀湘水女神古老风俗的残留。他推测,长沙一带,可能就是一个较早建有较大规模祭祀女神场所 的地方,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周初成王之前长沙就建有城池,但长沙一带已发展出了规模较大的聚落。

周宏伟说,相关部门为长沙提供了一个新的城市意象——女神,并在进行有关长沙城市发展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用作新的思想与灵感之源。

    然而,“女神”之说只是长沙来历的一种,湖南省文史研究所研究员梁小进和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都偏向于“长沙”是汉族的地形地貌说,也就是“沙土之地”的意思。记者周帙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