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宽恕》月初在株洲开拍,剧组将在株洲停留一个月左右。对于导演蒲剑来说,时间紧张到分秒必争的地步。5月12日中午,在通宵工作到凌晨五点后,他在十二点钟接受记者采访,助手几次叫他吃饭,他都不愿意打断话题。谈论着那些生生不息的良善与坚守,痛批演艺圈里那些诟病,乐此不疲分享他电影里的克制、隐忍、缓慢与戛然而止。(记者王晓芳 实习生冯扬 贺元双)
【对话】
谈选地:株洲选对了,而且太对了
记者:有个问题是必须要问的,为什么选在株洲?
蒲剑:首先我要肯定告诉你,选对了,而且太对了。我第一次来株洲是1999年,15年后我才旧地重游。这部戏另一个编剧朱燕早就来过,那时候是以工业城市形象来写。我们这几天都在沿江风光带拍片子,大家都说这简直就是欧洲大片嘛,既秀美又沉稳,还不失大气。
记者:这么夸赞,看来比您之前期待的还要好?
蒲剑:对。我对画面要求比较高,这次《宽恕》里光影色彩的一些处理都会比较特殊,和大家常见的中国电影不一样。我之前并不是说非来株洲拍不可,只是想找一个南方小城,城里有一条江穿过,空气中弥漫着湿乎乎黏腻腻的那种摆脱不了的情绪。北方的城市,可能就没有这种质感。
记者:听说您好像为了拍这个片子,卖了北京的房子?
蒲剑:这个要澄清一下,没有那么悲情,我不是为了电影去卖房。应该说因为卖房了,所以手头上有这样一笔钱,所以就来投资电影了,从以前200平米的房换成了140平米,因为我的投资方支持我的理想,那我自己也要拿出点诚意嘛,但是不是为了拍片子卖房,我觉得要被做成标题就矫情了(大笑)。
谈风格:这不是文艺片,这是艺术片
记者:看您之前的作品《考试》,似乎都是缓慢的,情感也是克制又很隐忍的,甚至很少有直接的特写表情,也很少有明显的高潮,甚至经常戛然而止。那您这部作品也是这样的风格吗?
蒲剑:会缓慢克制。这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表现手法。有人说我这部片子是文艺片,我说不是,是艺术电影。文艺片指的是那种小叙事、家庭伦理情感一类的片子,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图》。艺术电影一定要有独特的表现力和表达方式,在主题上要有创作者个人的思考,在艺术形式上要有创新和追求。拿最近的《白日焰火》说,我觉得它的范畴就不是文艺片,而是艺术片,尽管它也吸收了很多商业元素,但是导演表达的是人性的挣扎,很清晰。
记者:您自己也尝试过商业片,比如说《羊肉泡馍麻辣烫》,但是似乎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蒲剑:我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正是《疯狂的石头》这种片子大火的那个年代,但是我没赚什么钱,甚至我自己得意的《考试》也没赚钱。后来我就十年之间拍了三部电视剧,赚了一些钱,然后这些年我心里一直念念不忘拍《宽恕》,也在到处找投资,后来就和现在的投资方谈了。谈妥了的原因是,和他们价值观比较相似,另外,他们愿意支持我去追求理想。
谈目标:展现中国现代化城市
记者:票房和奖项,您对哪发面的期待更大一点?
蒲剑:不说赚钱不赚钱,我肯定会去参加电影节的,对商业市场的回报并不会期望很大,虽然我自己也投了钱,也对投资方要负责,我也希望把成本赚回来,甚至赚点钱(笑),但是我不会以这个为唯一目的。因为中国电影市场,个例是不可以复制的,不能说哪个风格相近的片子火了,你的就会火,市场操作的东西偶然性特别大。
记者:那您参加电影节是想展现中国的电影?
蒲剑:对的,外国人通过中国电影来看中国,首先是通过贾樟柯的,它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那么我想,另外一个时代要到来,那就是展现进入现代化后的城市、生活状态以及自我反思,那我觉得这样的民族也才有希望。2013年中国导演协会和电视导演协会的年度表彰会,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缺失,大家都意识到中国缺少带有艺术创作的作品,那达成这个共识,我觉得我的机会来了,新的时代也要到来。
谈身份:教育是职业,电影是事业
记者:看到你的主创团队,基本都是您中国传媒大学的同事,包括灯光、摄影这些很重要的,甚至也都是《考试》团队的一些人,现在是固定团队吗?
蒲剑:不是,几年都没合作了,但是他们愿意跟着我合作,甚至没有酬金,我得感谢他们。另外,《考试》这部戏里我们选的就是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教师原型,本色出演,差点当了影后。
记者:您现在的身份比较多重,导演,老师,副院长,你更喜欢哪个角色?
蒲剑:我当然更喜欢导演了,教育是我的职业,导演是我的事业。我如果真的下海,有很多机会,尤其是进入电视剧行业之后。但是我为什么不会放弃学校这个地方呢?就是学校给了我慢下来的空间,可以让我对创作对学术本身进行反思,这个可以沉下来的东西可能我觉得是值得去努力的方向。
【后记】
“我不需要浮躁的演员”
经历了高强度工作和短暂的休息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导演,神情自然有些疲惫。但是一说到电影,导演疲惫的眼睛里突然放了光,立刻滔滔不绝话匣子大开。
因为身份的多元,电影更多是理想而不是谋生手段,所以导演对演艺圈的点评十分犀利,他说:“现在演艺圈浮躁的风气太那个,怎么说,已经叫我不知道如何形容了。其实,未必是演员浮躁,很多时候演员被经纪人绑架,经纪人会提各种条件,帮他们成功推掉了角色。他们就是一帮寄生虫,附在演员身上吸演员的血,但是演员又不能离开他们,要靠他们去炒作绯闻,制造影响,为自己增加商业价值。但是,我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批评他们。我也不怕得罪他们,我不需要找浮躁的演员演戏。”
就如同一部好的电影不需要浮躁的演员,一个好的报道也不需要虚假的言辞。真实的人生与态度,才能痛快行走,且不管途中几多崎岖路上再多荆棘,总能抵达远方。
□电影简介
年轻貌美的单身母亲李美华,用尽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婚纱店,不幸的是开业的前一天婚纱店发生火灾,李美华雇佣的两名店员葬身火海,从此,李美华踏上让两个失去亲人的家庭宽恕自己的人生路。影片取材于台湾著名演员高金素梅(曾出演李安的成名作《喜宴》)的真实经历。
□导演简介
从法律系学生到中国新锐导演,从理性的基点到感性的尖端,已经人到中年的蒲剑,没有比现在更确定自己要什么。在一个谈理想近于奢侈的年龄,他不仅阔谈理想,还要豁出去跟理想较一下真。在商业电影盛行的年代,他也尝试玩黑色幽默,但是此后,他不再附从,而是逐渐回归到普世价值的探索上,关于责任、感恩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