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中旬,记者来到湘赣边的文家市铁炉冲,“拜访”那两棵板栗树。
它们来历不凡。
毛泽东亲手所栽!
1、板栗树,“高龄”九十六
下了乡村公路,穿过一条田垅,南进入铁炉冲——毛泽东一师同学陈绍休家。陈家的后山,有一座青瓦土墙的房子——收租子的庄屋。在庄屋东边的山腰上有一片板栗林,其中两棵的特别之处,就是树干上挂了保护牌子。它们是1917年冬由毛泽东亲手所栽。
虽然96岁的“高龄”了,它们却仍然青枝绿叶,硕果累累。老“文家市”吴先洪告诉记者:这两棵树“直径分别为34厘米、33厘米,大的一株高8米,冠幅达56平方米”。
记者看到,北面的一棵树干只剩下半截,目光不由显得疑惑。吴先洪告诉记者,这一棵因为遭到雷击而拦腰截断,不过后来它又重发新枝。
1967年,浏阳县(市)人民政府将它们列为革命文物树,并挂上保护碑。
2007年7月,它们被列入湖南省第三批古树名木保护名录。
2、陈绍休,家山铁炉冲
1917年寒假,毛泽东“游学”浏阳,住在陈绍休的家。
陈家殷实,几十亩田,还开有铸造坊,房子也算宽敞,“包括上下厅屋、正房、厢房、书房、库房及用来安置铸铁用的炒炉、高炉、锅炉的房屋大小约有19间,故又得名‘铁炉冲’”。
这是毛泽东第几次来陈家,说法各异。陈绍休的妹妹绍永1973年接受访问时说:“毛主席到我家是来过三次”:第一次到陈家,是“热天放暑假”,“毛主席来了,和我哥哥赞周(绍休)、绍常到河里捉鱼”。“另一次是冷天,毛主席来了,住在炉下屋,在厕所、寝室里打拳”。“最后来这次,毛主席栽了板栗树”。
出生于1901年的她当时十六七岁了,应该记忆没错。由此也可以看出,毛泽东与陈绍休关系非同一般。
罗章龙在回忆响应“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后有如此一段描述:“陈赞周(绍休)说:‘润之气质沉雄,确为我校一奇士,但择友甚严,居恒骛高远而卑流俗,有九天俯视之概。’”可见,作为同学的绍休对毛泽东是认同和佩服的,而且有点“仰望”的意味。
1918年,毛泽东赴京途中绕道赴许昌,参观曹操的发迹之地——许昌汉魏故城时,同行的两人是罗章龙、陈绍休。到了北京,和毛泽东在吉安所夹道7号(今吉安左巷8号)那间小房子里挤于一炕的也有陈绍休。这就可见毛、陈二人的关系密切。
1917年,毛泽东组织人员在长沙猴子石缴了北洋溃军的械,学生军中就有陈绍休的身影。1918年4月14日,参加新民学会成立会议的14人中,也有陈绍休。这又说明,毛、陈不仅私谊深厚,而且志同道合。
趁寒假,毛、陈结伴走浏阳,也就很自然了。
3、13年后,文家市大捷
毛泽东这次游学,收获颇丰。据吴先洪考证,毛泽东除了进过五座庙——邱华庙、云崖寺、九峰寺、真文庙、龙图寺,看过两所校——里仁学校、陈氏家学(后经毛泽东提议改为必达学校),观过一条街——文家市,学过一次艺——做鞭炮,下过一次小煤窑,启发人们破除迷信,劝和吵嘴夫妇、教育妇女放弃缠足陋习之类的民间“小事”也做过不少。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考察过七座山——六龙山、高升岭、天子冈、花园冲、铁岩关、凤翔岭、水埠尖。
附近农民问他,你一个读书人,为何老是爬山看水。毛泽东幽默地回答:“我是个地理先生(看风水)哩!”
我们无法猜测毛泽东当时的心思,可他考察过的文家市高升岭,在13年后产生了效益——1930年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军团,和何键的部队在这里打了一仗,“共计毙伤俘敌4500余人,缴获机枪30余挺,步枪4000多支,子弹20余万发,电台6部”,何部“旅长戴斗垣被迫自杀”。这是一次阵地战,“战壕的深度、密度非常科学合理,对研究近代阵地战战斗很有价值”。不知地理,安能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