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中路,以长沙银行等本土法人金融机构为代表,湖南金融“湘军”正迅速成长。  记者 李健 摄  长沙市芙蓉中路,以长沙银行等本土法人金融机构为代表,湖南金融“湘军”正迅速成长。 记者 李健 摄

  “电视湘军”在全国赫赫有名,“出版湘军”和“动漫湘军”在全国亦是首屈一指。但作为文化产业特别发达的湖南,金融产业的现状与湖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和需求,还有很多不适应、不匹配。

  今年3月1日,省政府金融办发布了《2016年金融工作要点》,4月,成立“湖南省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即将发布,湖南新一轮金改大幕正徐徐开启。

  从成立财信金控,“融资”、“投资”双轮驱动,到湖南首家民营银行加速奔跑,再到湖南首家民营财险公司“胎动”以及成立养老产业基金,湖南金融“湘军”正直面挑战,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记者 刘永涛 黄文成 蔡平 潘海涛

  投融业

  融资投资双轮驱动

  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而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是过渡到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模式。

  今年1月,在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后,湖南财信金控正式挂牌,金融“湘军”“巨舰出海”。

  挂牌前后,财信金控动作频频。

  3月8日,财信金控与中国人保设立湖南(人保)中部崛起产业振兴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1000亿元。去年,财信金控完成对吉祥人寿的增资扩股4.4亿元;重组整合湘籍上市公司南华生物……

  财信金控巨舰出海,本土券商“三剑客”方正、湘财、财富证券也没闲着。

  凭借2015年上半年的杠杆牛市,湖南本土券商老大方正证券可谓“一飞冲天”,40.64亿元的净利润占比去年湘股总利润超过4成。

  在互联网+和大力推进移动财富管理的趋势下,方正证券自主开发的手机APP“小方”去年8月上线,打造了行业的“方正模式”。

  湖南本土唯一一家国有券商财富证券,在2014年也完成一件大事:通过持股46%,成为湖南唯一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湖南股交所的第一大股东。国内金融创新典范“前海模式”,自此有了湖南版。

  银行业

  首家民营银行有望年内落地

  银行类金融机构无疑是金融湘军的主力。

  目前湖南已有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2家、银行省级分支机构30余家。

  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湖南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221.9亿元,比年初新增3438.2亿元,同比多增916.2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6%,占GDP比重为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以长沙银行为例,自1997年5月成立以来,其资产从30亿元增长到了3400亿元,存款从21亿元增长到了2400亿元,员工由不到600人壮大到 5000人,长沙银行由此成长为我省最大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相继跻身中国金融业100强(66位)和中国银行业50强(49位)。

  本土银行机构迅猛发展,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外资银行接连抢滩湖南市场,百花齐放,而湖南本土的民营银行也在加速奔跑。

  2014年12月4日晚间,三一重工、汉森制药、永清环保发布公告称,公司联合作为主发起人,筹备设立三湘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三湘银行前期筹备工作早已完成,只等银监会批复。一旦批复通过,“三湘银行”将拔得湖南民营银行头筹。

  事实上,在金融因子活跃的湖南,关于成立民营银行的消息一直就不绝于耳。新华联和友阿股份分别宣布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现代投资和克明面业联合3家湖南公司拟发起设立湖湘银行,注册资本高达40亿元。

  保险业

  本土财险有望实现零突破

  2012年,湖南首家本土寿险公司——吉祥人寿开业,公司注册资本11.5亿元,实现了我省地方保险法人机构的零突破。

  作为省内唯一一家法人保险金融机构,吉祥人寿主要从事健康险、人寿保险等服务,目前已经完成省内40余家三四级分支机构的布局,实现了全省市州机构的全覆盖。除湖南分公司外,还成功开设了河南和湖北等分公司,扩展全国版图。

  时隔三年之后,今年4月,由三一集团等15家公司共同出资的久隆财险正式获批筹建。今年3月18日,久隆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在珠海横琴正式开业。

  与此同时,湖南本土财险企业也正迎来新的突破。

  3月15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包括中联重科和快乐购在内的8家公司将斥资12亿元成立泰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在吉祥人寿摘取“湖南本土首家寿险机构”桂冠之后,泰邦财险将坐上“湖南首家财险公司”的头把交椅。

  事实上,更具湖南本土味道的民营保险公司正规划蓝图:由天下湘商投资公司主发起的湘商财险进入筹备阶段。该公司是由全球16位湖南商会会长共同创立,这表示,湘商抱团向保险公司进发的号角吹响。

  创投信托业

  培育产业基金四两拨千斤

  今年3月,“2015年度湖南十大金融创新事件”发布,湖南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入选,并入列2015年度湖南十大金融创新事件之首。

  湖南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于2015年8月14日正式设立运营,基金总规模45亿元,分3期发行,每期15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对于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市场机制作用等,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早在2014年,高新创投就设立了40多只股权投资基金。其受托管理的湖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15家创投企业出资6.2亿元,带动社会出资 42.4亿元,实现近9倍杠杆效应。通过旗下基金出资4200万元,向社会融通6.47亿元,对湘电新能源投资6.89亿元,放大倍数达17倍,首开湖南 结构化融资模式进行股权投资的先河。

  在信托行业,湖南信托与新化县政府达成战略合作,为新化县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产业基金、PPP合作、资产证券化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此外,湖南信托还与湘潭市城发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湘潭市城镇建设发展基金”。该基金将采取股权或债权的模式投资于湘潭市区域内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PPP项目。

  从高新创投到湖南信托,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产业发展基金发力,成为撬动资本的有力杠杆,让财政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记者手记

  补“短腿”,本土金融机构是关键

  近年来,全省金融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金融仍然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

  “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但光有肌体,没有血液,经济活不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应该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去年李克强总理考察两大银行时指出,当前实体经济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在兴起,但传统支撑经济发展的引擎依然很重要。

  作为中部大省之一的湖南,在金融“供血”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实现弥补“短腿”,加强湖南本土金融机构的“造血”功能是湖南金融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成立财信金控、设立泰邦保险、发起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民营银行“胎动”强烈……近年来,湖南本土银行、保险、信托业、创投领域的金融机构,纷纷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出击,为壮大湖南金融“湘军”发力。

  随着这些新举措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湖南金融“造血”、“供血”功能必然随之得以提升,金融将成为继“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和“动漫湘军”之后的又一力量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