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星城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抬头。不过,记者接到读者反映称,一些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根本就是“有钱也买不到”,银行工作人员总是说“额度紧缺”。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银行在营销理财产品时用上了“钓鱼”的招数,这无形中增加了普通投资者的理财成本,从而摊薄了收益。
信托遭遇“黑天鹅”
银行理财受青睐
最近,想为到期的信托资金找去处的长沙市民冯女士,遭遇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麻纱事。冯女士想找一款1年期的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然而资金提前一周转到了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账户里,就等着一款5.9%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开售,结果却扑了个空。“理财经理说‘不好意思额度不够’,100万元的资金居然还没抢到额度,银行理财产品如今有这么紧俏吗?”
冯女士是典型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但凡市场的一些负面消息都会让她揪紧投资的尺度。“听说这阵子信托的事了吗?万一出了风险背不起。”今年信托业“黑天鹅”事件不断,让冯女士这样的稳健型投资者转向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推零星高收益
额度稀缺成常态
冯女士遇到的“有钱也买不到理财产品”并非个例。今年以来,不少银行都在某个时段发行过收益率高于同业的理财产品,一些市民奔着高收益而去,最终却没能成为抢到额度的幸运儿,只得退而求其次地购买同一银行的其他理财产品。
以某城商行长沙分行为例,该行近期在销的一款90天期限的保本理财产品,5万元门槛也不高,预计年化收益率高达5.6%。然而,记者查阅该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售说明发现,这款产品总额度只有5000万元,即便每位投资者只认购5万元,该产品也只能供1000位投资者抢购。
对此,星城某银行资深理财人士建议,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除关注收益率、期限和是否保本外,如今还需练就慧眼,甄别所谓的高收益理财,是否属于额度有限的“钓鱼”产品,否则可能搭进去理财资金的机会成本。
记者观察
“普惠金融”离老百姓有点远
银行偶尔推出一款高出市面同类产品收益的理财来抓眼球、造声势,却因额度有限,不少奔着高收益产品而去的投资者只能望梅止渴。这种“钓鱼”手法并非行业秘密。
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部分高收益理财产品采取的“钓鱼”营销方式,规定募集限额,许多投资者为了抢到收益略高的产品,不得不提前开卡并转账,让资金趴在活期账户来等放开认购。然而,一般期限适中、收益尚可的银行理财产品,常常会被一些银行的VIP客户或者资金量较大的“土豪”抢走,一般工薪阶层此时若拿5万元的最低认购资金去PK,抢购到的概率显然很小。不少投资者被忽悠,新开了一张需要缴纳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的银行卡,还搭进去了不少时间和经历,摊薄了资金收益。从这个角度看,“普惠金融”似乎离老百姓还有着一段不短的距离。(记者 李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