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6月14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李柯夫 实习生 张玉莹)6月13日,长沙市多个部门陆续在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晒”出本单位的预算公开表和“三公”经费预(决)算表。本报记者通过梳理19个部门已公布的相关数据发现,有多家单位的因公出国(境)费用预决算为零。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承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在此背景下,尽管公务接待和公车运行占了长沙多部门“三公”经费的大头,但绝大多数部门公务用车购置费为零。
从长沙多个部门公布的数据看,多数单位的预决算公开到了“项”这一层,但仍离“买了一卷传真纸都要记得明明白白”的目标尚远,预决算和“三公”经费的公开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长沙讯 截至6月13日下午5时30分,本报记者梳理长沙市已经公布2014年“三公”经费预(决)算的19家单位发现,从“三公”费用组成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单位的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占了“三公”费用的大头。例如:“三公”费用只有17万元的长沙市红十字会,公务用车运行费占了9.5万元。长沙市林业局(系统)“三公”费用总额为215.14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费为125.01万元。
从目前公布的单位来看,只有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计划花15万元购置公车,其余单位在这一项费用为“零”,即没有购置公务车的计划。
“公车改革即将启动,在这种背景下,购置公车将很难获批。”长期关注“三公”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分析,当前各级政府单位大多存在公车超编、超配的情况,今后更多的会是公车的拍卖,而不是购置。他同时建议,应该在“三公”经费中引入“人均”概念,让公众享有知情权、监督权。“比如说,某部委曾经告诉我们,他们有200多台车,但却没有告诉我们有多少工作人员。只有将这些信息完整披露,我们才能计算出该单位人均有多少车,在公车方面人均花费多少。”
另外,因公出国(境)费最多的是教育系统,为191.06万元,林业局、贸促会、人防办、粮食局等4家单位的因公出国(境)费为零。
“过往相关单位把出国(境)考察学习当成一种待遇或者是福利,在当下‘反四风’的大背景之下,有关部门必然会严控各类出国考察学习活动。”叶青认为,对于很多单位和个人而言,确实没有必须出国考察或学习的理由,可以预见今后这一块的经费支出还有压缩的空间。
对于教育系统的因公出国(境)费用达到191.06万元,叶青认为,这个需要具体分析,因为教育领域点多面广,而且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比较多,“教育系统这块的支出比较多还是可以理解”。
在公务接待方面,有长沙市教育系统(含43个二级机构和学校)、长沙市水务局、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长沙市商务局(含长沙市政府牲畜屠宰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长沙市商务行政执法支队)四家单位超过了100万元,分别为679.16万元、179.5万元、105万元、107.6万元。
另外,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等单位虽然公布了2014年的预决算情况,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并未公布“三公”经费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