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2月6日讯 记者近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19名中小学教师评到了正高级职称,其待遇对应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研究员级别。首批19名获评的中小学教师有8名来自株洲,11名来自常德。其晋升获教育部、人社部批复。
改革:中小学增设正高职称
据了解,我国此前实施的以职务聘任制为主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于1986年设立。按照该制度,中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
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张大伟认为,现行的副高级职称是中小学教师的“上限”,很多中小学教师达到“上限后”,容易产生惰性,进取心和积极性不高。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作部署,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选定株洲和常德两市为改革试点市。
而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 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张大伟称:“这项改革‘捅破’了20多年来中小学老师最高只能评副高的‘天花板’。”
评审:轻论文重教学实绩
那么,此次19名获评教师是如何产生的呢?最开始,经过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有34人上报至省教育厅成为正高级教师的参评对象。
株洲市教育局教师科科长王强介绍,与以往职称评选中比较强调教师的论文、学历不同,此次评审更加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工作经历,注重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实绩,同时向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在资格审查时,要求参评教师递交农村或薄弱学校的任教经历登记表。
整个评审程序采取实地考核和集中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地考核时,所有参评对象首先必须进行时长为40分钟的现场授课,专家组对其打分;授课结束后,还要接受15分钟的专家答辩。此外,还进行了教师座谈、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参评教师做出评价。
实地评审之外,还要接受集中评审,对参评教师的任职资格、任职条件、教研教改等做出评价。
接着,评审委员会对所有人投票表决,最终19位教师经过公示并报人社部和教育部批复后才脱颖而出。
王强表示,在评审时,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职称评审,确保评审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实施。评审专家还签订了承诺书,规定不得与参评人员接触,不得收受宴请、礼品和礼金等。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黄京
获评条件
“教授级”老师须给学生减负
学历: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经历: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教学工作量饱满(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一线教师的1/3)
业务水平: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累计6年以上
学生课业负担轻,布置作业量明显低于本区域内同学科平均水平
无有偿补课和家教家养行为
破格条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获国家级政府奖励或荣誉称号
或者指导至少2名学生在国家级比赛、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或一等奖
――据《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试行)》
老师写真
教孩子在生活中写美文
语文老师获评“小学教授”
常德师范附属小学的何春贞老师是首批获评教师中唯一一名来自小学校园的,48岁的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学教授”。在这之前,她获评湖南省“特级教师”,连续两届被评聘为“常德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还曾被教育部授予“赴港协作交流优秀指导教师”。
身为学校副校长的她,不管有多繁忙,仍然坚持在一线上课,目前她是三个班的作文实践课老师。“作文不是坐在课堂里教出来想出来的,需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和发现灵光。”她带领着孩子们在学校楼上种菜、养花、养小宠物,在学校食堂里尝试做饭、煎饼、炒菜、擀面、包饺子,他们三更半夜起床和家长、同学一起去菜市场进菜、卖菜,体验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写出一篇篇情趣盎然的美文。甚至,她还曾带着孩子们跑遍常德的多个县市,访名家、做调查,寻找擂茶发源地,学习做擂茶,写研究报告,建擂茶网站,最终孩子们撰写的《擂茶文化探讨与实践》获全省首届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比赛一等奖。
不过,能拥有“正高级职称”的头衔,何春贞觉得实属不易。在此次评审时,她曾担心自己的论文数量不多,获评副高职称时间不长而评不上。但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她发现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是全方位、综合性的,只要全身心致力于教学岗位的老师,都有机会评上。“不建议老师们为了走捷径,就急功近利地去发论文,追求论文数量。其实还是要立足于本职岗位,实实在在做出教学成果。”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