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朱镕基塑造的高效政府
朱镕基同志在1988年5月10日的市府常务会议上重申:“上海需要速度,需要效率,需要果断行事,需要雷厉风行……”
他出任市长后,要求将市府办公厅编印的三份简报——《每日动态》、《公文信息》、《上海摘报》在每晚八时前送到他办公桌上。这三份简报是市政府办公厅和研究室从每天收到的大量简报、公文、报刊、电话记录、群众来信等文稿中摘编和自行采访后编辑而成的。他每天必读这三份简报,每份简报上都有批示。他要求秘书将批示逐条登记,并按照批示内容落实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有些还要求汇报落实结果。
为了改善投资环境,简化审批手续,实现 “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对外,他于1988年6月10日宣告成立上海市外资委,直属市政府领导,并兼任主任。他要求委员不兼职,人员配备必须是最强的,机构专管外国直接投资。之后,针对外商申请投资项目要过上百道关、盖上百个图章的问题,他在市委研究室一篇题为 《对 “投资黑箱”的初步剖析与若干建议》的报告上作了如下批示: “此文可称 ‘官僚主义大全’,呜呼上海,不改革,要完蛋。请送与‘黑箱’有关的所有人员看看……议论一下,看这样下去,浦东能否开发,上海有无前途,然后……拿起大斧来砍。我希望不要一砍又要几年,成为另一个‘黑箱’。我只提一句忠告,我们为什么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
此外,他要求市政府各委办局的权力向22个区县政府下放,把区县搞活;各委办局把权力下放到企业,把企业搞活。其中包括:对郊县实行包干上缴的财政管理体制;向区县下放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权限,等等。这一自上而下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各区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行政效率。
针对机关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他特意致信市政府办公厅领导:“……请办公厅重申:一、凡我亲批件必须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处理,不可批给别人了事,更不能容许批件到不了局长那里。久拖不办要追究一把手失职;我不是说,我批的事都是重要的,但我已过问,请有关单位一把手过问,也不委屈吧。二、凡副市长、副秘书长开会协调,一定要拿出仲裁意见,没有把握的事可随时直接请示市长。不解决问题,不拿出意见,就不要开会。不一抓到底,什么事也办不成。”并且,他要求委办汇报工作,必须领导亲自汇报,不准下属代劳,汇报中不准出现“可能”、“大概”词句。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所选用的相关文稿,距今虽已有20多年,但时下细细品味,依旧相当精彩,字里行间展现出一个卓越领导者的风范。他在上海任职期间,言行合一,行胜于言,塑造了一个为民、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通读全书,我深刻感受到:朱镕基同志高瞻远瞩,具有很强的宏观经济决策能力;他深知民间疾苦和民众心理,讲话办事既见大家风范,又见务实特色;他处事有观点、有干劲、有魄力、有决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批评人却不整人,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民公仆。 《实录》以映史,知史而鉴今。此书的成功出版,带给社会的是财富,带给读者的会是更多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