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会易服找到了船子,两人之间进行了一场交锋,善会使用程序化的方式来回答船子的问话,表现出自己的似是而非的禅门答话技巧,但是在船子看来,一句合头[15]语,只是万劫用来栓驴的橛桩,没有任何新意。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关键是在背后的东西,这才是最至要处。所以船子指出,善会还没有明白禅的精髓(离钩三寸),将正要开口的善会一篙杆打下船,落水的善会才悟得禅不可说,不是程序化的表面功夫,最终开悟。船子对善会说:“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这是说竿头垂钓的丝线,虽由人君所把握,然浮于清波之上的丝线,却自有禅意。善会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船子说:“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船子意在告诉善会,一切自然,丝线浮在水上,才能定出有无。善会明白了导师的指点,说:“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说出带玄的话是无路的,舌头谈出来不是谈话。船子为善会的悟性感到满意,称赞善会说:“钓尽江波,金鳞始遇”。[16]后人形容师徒二人的对话是“师资道契,微眹[17]不留”,[18]两人相接,连征兆都没有留下。
道吾将夹山善会介绍给道吾,成就了禅宗史上的一段著名的因缘与公案。善会得到了船子的真谛,成为船子的唯一传人。禅宗史是将这一公案形容为“船子得鳞”,意为船子浪迹华亭湖上三十年,最终钓到了真正的金锂鱼,找到了真正的传人。故人称:“傥有夹山之志,径游鹤国,一见船子,卒成大器,不亦佳乎。”[19]
三
禅宗是中国佛教民族化的宗派,是草根佛教的代表。禅宗最早出现不在城市,而在山林。从初祖菩提达磨到六祖慧能,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山林里面,禅僧们在山林里过着农禅并作的禅林生活,刻意苦修,完成解脱大业。住山的禅僧,注重修行,不尚空谈,强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心法思想,从而建立了禅宗特有的中国化禅法理论。船子是禅宗山林佛教的代表,他几十年来漂泊在华亭湖上,过着一帆一舟的怡适生活,他的“率性疎野,唯好山水,樂情自遣”的生活方式,体现了那一代禅宗僧人的精神面貌,以大自在为旨趣的禅修,成为禅宗僧人当下追求的目标。后人称赞船子:“蓦口一桡玄路绝,药山之道始流传。离钩三寸无消息,觉海方乘般若船。”[20]
船子离世前叮嘱善会:“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药山,祇明斯事。汝今已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镢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21]“没踪迹”是船子的特色,博山当时看船子和尚没踪迹句,感慨地说:“工夫或得轻安,或有省发,不可便为悟也。”[22]善会离开船子时,三次回头远望乃师,船子挥楫告别,没水而逝。曹山本寂禅师曰:“竹林善会禅师为道吾发之,以见船子,言下省悟。既去而回顾,船子笑曰:这汉疑我别有也,于是覆其舟,盖信力尚微,未大通透故耳。”[23]
善会继承乃师遗志,于唐咸通十一年庚寅在夹山建院,集众修行。他“遁世忘机,寻以学者交凑,庐室星布,晓夕参依。”又上堂示众曰:“夫有祖以来时人错会,相承至今以佛祖句为人师范,如此却成狂人无智人去。”此时的善会,已经完全摆脱了以前的书生气,完全接受了船子的来去自如,乐情自遣的禅风,建立了“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华落碧岩前”的“夹山境”,完成“孤踪短艇寓江濵,眼盖乾坤彻骨贫。接了夹山钻入水,至今恩怨不曾分。”[24]一段隽咏的公案。善会也因为拜师船子,成为一代大家,曹洞宗的重要传人,人赞:“药山出曹洞一宗,有三人法道盛行,云岩下洞山,道吾下石霜,船子下夹山。”[25]
作为一代宗师,船子生前虽然没有留下众多的资料,也没有很多的传人,但是他给后世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宋代著名居士杨亿与天台宗大师法智讨论禅教之法,杨亿认为:“如理而言,表枢机之迅发,依经以解。味糟粕以沈研,其如离句绝非。终焉杳邈,丧词忘虑,曷取攀缘,惟少室之宗风,本灵山之笑视,瞥然起念,已蹉西天之程。兀尔忘情,正坐山鬼之窟,有修有证。虑剜肉以成疮,以心传心,乃标指而为月。自他路绝,生佛道齐,纵直下以承当,已未来而丧失,故黄蘗痛杖于临际,至再三而自知。船子挥檝于夹山,一剎那而顿悟。傥全无扣激,遂泯于宗风。然少室机锋,为求于道契。”[26]杨亿指出禅宗有修有证,高过教宗天台的依经以解,并以船子挥楫作为禅宗顿悟的范例。法智则认为,杨亿所举的例子是“此杨公以禅夺教也。”[27]但后人则指出,二人之间都有不足之处,“葢昔禅教互相为谋,至此则不然,则知大宗师手段,当自有体。”[28]
宋僧释妙普,号性空,依黄龙死心密受心印,品格高古,气宇宏迈。因慕船子遗风,抵秀水结庵于青龙之野,别无长物,唯吹铁笛以自娱。好吟咏,甞赋山居诗云:“心法双忘犹隔妄,色尘不二尚余尘。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 [29]他在临终前说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二免开圹。撒手便行不妨快畅,是谁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30]性空以大无畏的勇气,蔑视生死,演绎了“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徧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之壮歌。[31]随州大洪慧照庆预禅师,郢州胡氏子。上堂举船子嘱夹山曰:“直须藏身处无踪迹,无踪迹处莫藏身。吾在药山三十年秖明此事。今時人為甚麼却造次,丹山无彩凤,宝殿不留冠,有时憨有时痴,非我途中争得知。”[32]船子承药山,唯明隐忍修行事,此事引起庆予禅师共鸣,感叹时人不知。广信瀛山雪关智誾禅师,上饶傅氏子,依景德传公出家。泛览群书,𠁗然意解,默究船子藏身公案,偶见槽厂拽磨,忽然磨鼻拽脱,遂有省,呈偈曰:“直下相逢处,由来绝覆藏。舌头元是肉,嚼破也无妨。”[33]
船子自赞:“岁寒节操,水月精神。随所住处,无过任真。咦,今古江山今古意,一番雨过一番新。”[34]禅是活泼泼的,船子和尚为后人树立了一个禅生活的典范,他的禅法包含了任运无碍的自在精神,因此受到后人的喜爱与称赞。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需要提倡的还是这种怡适自然的生活态度,愿船子的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茶禅一味”缘起夹山
龙西斌
茶,是上天赋予人类的灵丹妙药、仙草!
茶的作用很多,它能抗癌、抗氧化、抗衰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还能消炎、消毒、消臭。
茶根据不同类型,还有六大功效,即:清茶养性,绿茶养智,红茶养颜,黑茶养身,黄茶养神,白茶养寿,禅茶养心。
茶禅是文化,禅茶是产品。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后在漫长的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便融合成了茶禅文化这种新的文化。
“禅”是心灵的感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即同味,是心与茶、心与禅相通的描述。过去,中国的茶禅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现在,有专家概括为“对过去懂得报恩的人,对现在懂得敢于担当的人,对未来懂得敢于奉献的人。”这种表述,说明茶禅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
禅茶,是僧人寺院传递禅定内涵与境界的茶。过去的禅茶,是僧人用平等地平常之心种植、栽培、制作并用于礼佛、敬客和自饮的茶。由于禅给茶赋予了灵性,因此,禅茶具有心灵的境界、种茶的境界、制茶的境界、卖茶的境界、品茶的境界,其种、制、喝、品、藏、卖的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十分讲究。因此,禅茶非同凡茶。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石门夹山,一直被誉为世界茶禅文化的源头。其禅茶历史文化厚重,文化价值珍贵,其地理位置紧邻自然景观张家界,故有“夹山境,张家界,人间境界,碧岩禅,石门茶,国饮禅茶”缘起之说。因此,它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差异性。笔者与夹山特别有缘,自然就钟爱夹山“茶与禅”的研究。下面,笔者就“茶与禅”二者的关系,及它与“茶禅一味”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以“茶禅一味缘夹山”为题发表见解,敬请各位专家指正。
一、石门夹山的自然环境滋润了“茶禅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