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兴,因水而废。总得有人来记录和守住这些东西
同处益阳安化的洞市,老街味道保存得不多,但这里有“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分陆路和水路两段,水路长约550公里,陆路远至欧洲、远东。洞市的先辈们,把黑茶通过肩挑马驮运出去,换回皮毛及生活用品。
靠水而兴似乎是古时小镇兴起的特质之一,洗车河镇也有一个叫“胡家码头”的地方,那时候,走水路的货物会从这里卸下抬到胡家大院,胡家要运走的桐油、土产也在这里上船,顺水运到隆头、常德、武汉。如今码头已废,但人工镶入河坝的石块仍可以辨认出当年码头的痕迹。
清末民初,洗车河镇经济达到极盛,每天都有商船把桐油、茶油、土碱、五倍子等山货运出去,装着食盐、南杂百货回来。独特的水运条件,成就了洗车河这样的边缘小镇,也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放排水运文化,比如沈从文书里提到的排古佬和水手。
排古佬是在水上讨生活的一类人,他们放排水准很高。江边的码头泊满运送货物的木排、竹排,货物一旦下水,一切都得听排古佬的。
河流成就的辉煌已成过去,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临水古镇因为远离主要公路和铁路逐渐衰落,那些靠近铁路、机场、公路的集市,如怀化、株洲、芷江,则获得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安化本地人夏英说:“现在的唐家观基本和农村一样,以三八、六一和九九队伍为主”,三八、六一、九九,指的就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有出路的多举家搬迁到了县城、省城,甚至国外。
古镇凝聚着数代人的心血,如今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水电站的崛起,汽车取代了木船,电力取代了木炭,那些昨天的商业古镇集市,被动地选择了被人们遗忘。“总得有人来记录和守住这些东西”,临别时,浦市章明非老人的脸上,有满满的自豪和一丝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