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民间公益大奖——第五届运达乡村教师奖在长沙颁奖。10位优秀乡村教师获得这一大奖。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让人牵怀。
龙俊甲——
对于美有着独特的诠释
凤凰县海拔最高的地方——腊尔山希望小学。身穿苗族传统小马褂的美术老师龙俊甲,正在野地里教大山里的孩子们写生、画画,孩子们好开心。
1998年,从代课老师转为民办教师后,龙俊甲选择了乡村教育中最冷门的一个科目——美术。
因为条件艰苦,孩子们没钱买画画用的纸张,更不用说彩笔了。“没有工具,所以就怕上美术课了,当时我痛苦,他们也痛苦。”回忆起刚开始的岁月,龙俊甲记忆犹新。
怎么办?龙俊甲作出大胆的尝试,让美术课走出教室,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没有纸,他用工资给学生买。
树叶、石头、木棍、卵石,甚至一坨黄泥巴,在学生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展现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龙俊甲还专门在美术教室里做了一排柜子,盛放着各式各样的作品。每一个走进这间教室的人,都会惊叹山里孩子的创造力。
龙俊甲成功了。执教11年,龙俊甲用独特的方法,让山里的孩子爱上了画画,爱上了美术课。他学生的作品,频频获得全国性大奖,其中,学生创作的泥塑作品《苗家姑娘》,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夏海鸥——
一切只为让孩子走出大山
衡南县近尾洲镇蒸市中学是镇上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因为离市区较远,加上山路上十八弯,被当地人戏称为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年仅29岁的夏海鸥老师,却在这所偏僻的山村学校,一呆就是十个春秋。用他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改变了一所学校!
2001年,19岁的夏海鸥从湖北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的蒸市中学。走进学校,眼前的一切让他彻底愣住了:学校非常破旧,晴天是一身灰,雨天是一身泥,没有一个像样的宿舍。
为了改变学校,他两次“触电”。第一次是2002年寒假,他参加了由湖南经视举办的《超级英雄》,获得5000元奖金。第二次,他参加电视台举行的“超级英雄电力网”,获得一万元奖金。他利用这些奖金,成立了“超级英雄电力网助学基金”,用大家的爱心捐款,资助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
不仅不少孩子通过基金的帮助,圆了上学梦,而且学校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四层楼高的教学楼,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还有一栋崭新的学生宿舍。3年前,夏海鸥还将城里的多媒体教学搬进山村。
欧阳志成——
将救命钱无偿捐献给病友
隆回县羊古坳乡的乡村教师欧阳志成,2003年患上了白血病,治病期间竟然主动放弃治疗,将自己的救命钱无偿捐献给临床的病友。欧阳志成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同时也为自己换来了第二次生命。
2003年9月的一天,噩运突然降临在欧阳志成身上:年仅28岁的他,患上了急性白血病。
欧阳志成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经过化验,他的血与姐姐的血配型成功,可需要手术费20万元。他所在中学组织多次捐款,只募得3.5万元。正在这时,他的一位临床病友,也因为患急性白血病,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经过认真而艰难的思考,欧阳志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自己仅有的3.5万元救命钱,留给了病友,自己独自坐上了回家的汽车。
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来了无数爱心,很多人为他捐款。2005年10月6日,欧阳志成顺利地完成了手术,迎来了他的第二次生命,并且重返讲坛!
何广东——
用生命践行一个好老师的榜样
有人用一个“傻”字,来形容安仁县城关中学教师何广东。他的“傻”,不仅表现在他对待家庭上,而且表现在他对待学生上。
2004年,何广东的哥哥在外打工时突遭意外,留下了四个还在读书的侄子和嫂子。他没说什么,依然挑起了两个家庭的重担,承担四个侄儿的生活费与学费。因此,有人说他“傻”。
超负荷的压力,两年后使何广东也突然病倒了。一检查,发现他患了恶性淋巴癌晚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只有三个月生命!何家一下子炸开了锅。
在愁云惨雾当中,最坚强的竟然是何广东。连续7个疗程的化疗十分痛苦,何广东不但头发掉光了,每天连东西都吃不下。这时,他再次发扬自己的“傻子”精神,用乐观向病魔宣战。 经过化疗,何广东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他可以出院了。刚走出医院大门,他就吵着要重返讲台。至今,他一边坚持治疗,一边坚持上课。
何广东就是这样一个可亲可敬的“傻子”。他的傻气,其实就是一种执着,执着于脚踏实地的工作,执着于无愧于心的人生。他,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好老师的榜样。
杨贤生——
28年坚持将瑶族文化带入课堂
湘西南边陲的罗子山下,坐落着中方县最偏远的一所乡村民族学校——蒿吉坪瑶族学校。这里有一位老师,从教28年来,一直坚持将传统的瑶族文化带入课堂。他就是蒿吉坪乡民族学校的校长——杨贤生。
杨贤生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把学校办成溆浦、辰溪、中方三县交界的一个亮点的民族示范学校。于是他在学校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瑶服、高脚马、押拁、板鞋秋千等很多的民族元素,都被搬进了课程。他就是要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还别出心裁把瑶族歌舞,带到了文化课堂上。
为此,他付出了不少。 两个小孩都是患非遗传性脑瘫,大的今年23岁了,小的12岁。都不能走路, 生活不能自理。大的还勉强能够讲话,小的连话都不能讲。这些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但是他没法顾及他们。不是他没有爱,他有忠于教育的大爱。
向光生——
让山里孩子读上“免费教育”
保靖县偏僻的隆头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向光生。32年前,他创造了一个山区教育的奇迹:让孩子们读上了“免费教育”。
70年代,向光生还是一名代课老师。每个学期开学,向光生都要去周围的村民家去劝学,崎岖的山路一走就是好几百里,仿佛没有尽头。“关键是孩子们家里太穷。怎么能让这些贫穷的孩子,也能上学呢?”向光生想到了让孩子们读“免费教育”的思路。
那时候学校周边全是竹林,没有什么价值,他想可以种上经济作物。向光生带着妻子和儿子,硬是在一片荒山上,开辟出了8亩地,种上了各种农作物。首先在村里收药材,后来又觉得烟比较好卖,就种上了烤烟,第一年就收了290元。当年,每个学生一学期的费用是30块钱。经过一年不分日夜地劳作,1979年,向光生就让23名学生免费坐进了教室。
“这样,坚持12年,让数百个学生得到了我的免费教育。”向光生说。
从1979年到1990年,这所小学一直实行“免费教育”,连续12年保持100%的入学率。这也成为了全国轰动一时的新闻。
陈银玉——
“破烂王”背出山乡教育不灭的希望
桑植县,有一所叫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里面住着老师陈银玉和13名留守儿童。
陈银玉老师在桑植汨湖乡十分有名。原因不是她扎根山区教学29年,而是因为她是全乡几十名老师中唯一一个收破烂的老师。
农场小学原有三名老师,因为条件不好,如今只剩陈银玉一个人,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利用了原来农基站的两间厂房,教室空间很大,不过却十分破旧。中间坐着的13个孩子是陈银玉现在的学生,4个上学前班,9个上一年级。
这13名孩子全都是留守儿童。其中更有3个孩子早早的就没了母亲。
没有孩子的妈妈,幸福哪里找,有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陈银玉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这些孩子。陈老师工资不高,为了维持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和各种开销,只好操持起“捡破烂”的业务。为此,很多人瞧不起她,但她无怨无悔。
杨长永——
“最牛校长”让孩子们开心上学
桑植县芭茅溪乡中心学校的校长杨长永,被人们称为“最牛校长”。不仅因为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育改革,而且因为他办原生态学校的理念,让孩子们吃好、住好。
偏僻的芭茅溪乡,分布在18万亩的村头上,以前有10个村小,但教学设施都非常简陋。从2000年开始,杨长永把这些农村的教学点一个一个兼并到中心学校来。其中的阻力非常大,很多地方的村民不买账。但杨长永硬是克服了困难,在2009年完成了这项改革。
“现在,芭茅溪乡再也看不到孩子步行几十里山路,艰难求学的画面了。因为全乡410名适龄儿童,全被接到了中心学校就读。”一个老师动情地说。
学校兼并之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让孩子们在这里吃好、住好、学习好,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李植全——
为乡里孩子打开瞭望世界的窗户
桂东县,距县城35公里处的桥头中心小学。校长李植全正在学校附近一座山坡上教孩子们采茶。
这是桥头中心小学在上勤工俭学课。采茶、炒茶、包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收获的茶叶,不仅可以自给自足,多余的还能向外销售。
“2008年开垦了茶叶基地30亩,近3年每年收入3万元以上,产出的茶叶是3千到4千斤左右,今年的春茶可以卖到100元一斤。”李植全说。正是依靠勤工俭学,桥头中心小学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学校破旧不堪,学生连电脑是什么都不知道。李植全当校长后,带领师生大力开展勤工俭学。
现在,桥头中心小学不但新建了教学楼、宽敞的运动场,学生们还有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网络课,实现了“班班通”。李植全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户。
汤世清——
用心关爱留守孩子
澧县火连坡镇小学汤世清老师的妻子,最近很苦恼:丈夫近段时间越来越古怪,常常半夜三更回家. 有时候一整天都徘徊在网吧和电游室附近, 莫非这人都老了还搞网恋?
记者通过探访才知道,原来,他是在网吧寻找孩子们。
汤老师的班上有35个孩子,个个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为缺少父母关爱,常常晚上迷恋上网。汤老师很担心,经常晚上去寻找孩子们。这样已经坚持好长一段时间了。
他不仅在网吧寻找孩子,还把几个没人关心的孩子带回家。
9岁的孙庆强自打父母离婚后,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刚开始小庆强还听话,随着父母的电话越来越少,这孩子变坏了,不爱读书,成天跟社会上小混混在一起。汤老师很着急,就把小庆强带回自己家管教。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庆强慢慢变好了。
分享到:
2011年12月26日,“微楚有材策湖湘”——新浪湖南上线发布仪式将在湖南省长沙市田汉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举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