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岳阳网

  原标题:平江13岁男孩被父绑木梯沉塘

 朋友圈热传的视频截图 朋友圈热传的视频截图

  岳阳日报7月5日讯 日前,一则短视频在朋友圈以及微博上热传。笔者看到,这则视频中,一名男孩被绑在木梯上,被父亲压入水塘进行教育。男孩的父亲一边压楼梯入水塘,一边说“改吧?”而被压入水塘的男孩不停地哭喊着用平江话说“改啦改啦”,整段视频持续数秒钟。

  现状:派出所已介入调查

  6月29日,朋友圈中开始流传一段“楼梯绑人沉入池塘溺水”视频,一名着黑色上衣青少年被绑在木质长梯上,被一名成年男性抓住长梯压入水中。

  6月30日,认证为平江县宣传部的公众号“平江发布”发布《关于网络流传“楼梯绑人沉入池塘溺水”视频的情况说明》一文,对此次事件进行了说明。

  经了解,视频中被绑少年叫秦某强,现年13岁,持长梯男子为其父亲秦某南,属平江县梅仙镇尖山村六组人。据周边居民反映,秦某强多次打死邻居的鸡、鱼等家养禽畜,稍有不和便捡石头砸人,多次偷窃周围村民的烟、钱等财物,并殴打其母亲。因其上述不良行为,梅仙镇派出所多次上门调查,因年龄原因,均以批评教育为主。

  6月28日晚,梅仙镇尖山村部分村民在村级活动广场跳广场舞时,秦某强故意多次关掉广场灯光,使村民无法正常开展活动。尖山村委会在接到反映后,立即与秦某南电话联系,要求对秦某强进行思想教育。6月29日早上6点,秦某南就前一晚秦某强故意关闭广场灯光事情,对其进行口头教育。秦某强反应强烈,举起木棍向秦某南头部砸去,秦某南及时避开后,将秦某强绑在木质梯子上,压入水深半米的水塘里进行威吓,整个过程约1分钟。

  梅仙镇、尖山村干部在了解到该情况后,及时赶到秦某南家,与秦某南进行沟通,对其过激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批评,要求其使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并对秦某强进行安抚和思想教育。

  热议:支持和反对声浪各占一半

  这则视频,在朋友圈和微博引发市民和网友们的热议,记者看到,支持和反对父亲行为的声浪各占到一半。

  “虽然孩子太皮,但这样看着也有点残忍。而且从小受到暴力长大,对别人使用暴力的概率也很高。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出问题只会极端化解决,对孩子的成长健康很不好。”网友“vivi玩子”表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打一顿就可以成为优秀的孩子,那国家就不会实施反家庭暴力法来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孩子做错事没有教育好是监护人的失职,酿成大错了才知道去打孩子,应该是这个父亲好好反省自己。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得正确引导,拒绝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不要对孩子太过强势。”市民王先生也反对这位父亲的做法,不管做错什么,越是这么暴力对待孩子,孩子越难改正。

  “我们现在已经不提倡打孩子了,但是对于做错事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让他知道对错,这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小时候不好好教育,难道长大了结婚了再教育?”市民陈先生也看了这则视频,他支持这位父亲的做法,他说,俗话说“打大的孝子,惯大的忤逆”,如果任由熊孩子在纵容中长大,受伤的不止是家长,还有社会。

  和陈先生一样,还有一半的市民和网友则支持这位父亲的做法。“这样的孩子不教,以后有得苦头吃。我表弟小时时候喜欢偷钱,我叔叔把他吊在梯子上打,就再也没有偷过东西。”网友“kazumsaki”认为,视频里的小孩偷东西、杀家禽、打母亲,稍有不和就捡石头砸人,其父口头教育儿子,儿子却拿起棍子要打父亲,这些行为很让人生气,“我猜他爸是因为实在气不过,才做出视频中的行为,我觉得他爸爸虽然做法有点极端,但是并没有做错。”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觉得这个父亲应该也是没有办法了,害怕孩子变化以后进入社会会犯法,教育方法可能有问题,但是我觉得总比孩子进入社会后违法乱纪,把孩子交给法律教育的家长要好。”市民李女士表示,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应该适当使用“棍棒教育”。

  心理专家:孩子行为有攻击性,但体罚不可取

  “视频中,这个孩子的行为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倾向,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学习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模式而学习到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李钟鹏表示,经常受到父母体罚的孩子,会学习到父母的攻击行为模式,倾向于崇尚暴力,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攻击性行为较多。李钟鹏表示,或许这个小孩的攻击性行为只是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特别是寻求父母的关注,以打死邻居家禽、偷窃周围村民财务等“攻击性”行为寻求身边人的注意。

  “视频中父亲将孩子绑在木梯上压入水塘进行威吓的行为是明显过激且不可取的。”李钟鹏表示,父母惩罚孩子,孩子心理就埋下愤怒,惩罚结束后,他们就会有产生报复的心理需要,他们会从父母这种对他们的“攻击”中学会攻击身边的其他人,以此恶性循环。

  “视频中的父亲缺乏对儿童教育心理的了解,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没有耐心,渴望立刻解决问题,认为阻止孩子糟糕行为最快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敬畏感,认为这样威吓孩子就会听家长的话。”李钟鹏分析,作为父母不知道的是,惩罚的羞辱性必定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通过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价值的,经常被打、被骂,孩子就会给自己贴上“我就是个坏孩子”的标签,被惩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很差,甚至开始自暴自弃。

  李钟鹏说,作为父母,应该知道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好。当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农村地区的孩子因条件限制,家长也可以带孩子钓钓鱼、打打球或体验农活等方式。家长引导孩子经常从事兴趣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并逐渐转移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如果父母觉得处理孩子的问题有心无力,应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不能任由孩子的“攻击性”恶性发展。 (长江信息报记者 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