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全省辖13个市、1个自治州,下辖122个县(市、区),这些市州县有着不同的名字,然而你知道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吗?

长沙市

  “长沙”得名说法很多,有说是古三苗语译音之说,意思是“祭祀的地方”;也有“长沙星”之说,古人按星宿分野,与社宿“长沙星”对应的这片地方就叫长沙。此外还有“沙洲”说、“万里沙祠”说等。

  望城 1951年设县时以县城“望城坡”命名。望城坡,顾名思义,可以望见长沙城的坡地。2011年6月,撤销湖南省望城县设立长沙市望城区。

  浏阳 以县治在浏水之北得名,而这条浏水,后世也转名为浏阳河了。

  宁乡 唐贞观元年(627年)以“乡土安宁”之意置宁乡县。

  株洲市

  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当地多槠树,因湘江流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醴陵 初置县,隋废,唐初复置,《名胜志》称:“县北有陵(姜岭),陵下有井,涌泉如醴(甜酒),因以名县”。

  攸县 原名“攸水县”,县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县。

  茶陵 古代炎陵县(酃县)是茶陵县的一部分,有炎帝葬于茶乡之尾传说,因而得名。

  炎陵 1994年酃县改名,以境内炎帝陵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