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下的低调
赵智强,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曾赴海南开发房地产。海南地产泡沫破裂后,他重回温州,后来发起“理想佳苑”项目。
此次赵氏团队进驻长沙,源于温州市场营销协会一名会员的牵线搭桥。这名会员将湖南人黄敏介绍给赵智强。
据称,黄敏曾在上海一家房地产国企任营销总监,他的一名长沙朋友在万家丽路附近有一块地皮要出手。黄赵二人商议后认为,可接手这块地做“个人合作建房”。
2012年,长沙智强顺程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成立,运作北京“合作建房”项目的北京智强顺程投资顾问中心占股60%,黄敏个人占股40%,任总经理,赵智强任董事长。经过大半个月的招募,网上报名人数已达200余人。
“我们考虑长沙项目已经有几个月了,之所以现在才公布,是因为想先谈好地,再招募参与者。”赵智强说,“目前地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只要招募到三百多人就可以拿地。”
拿地被视为个人合作建房者的最大门槛,无数先行者正是卡在这一环节上。
于凌罡经历过六次拿地失败。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开发商的“不公平竞争”。
2006年,于凌罡宣布参与竞标北京工体北路4号院,引来数家竞争者,经过162轮惨烈竞价后,李泽楷旗下公司出价5.1亿元将该地收入囊中,高出起始价一倍,于凌罡不得不放弃。
“一块本不被看好的地块,一听说是个人合作建房者要拍,立马就可能来好几家开发商抬价。”于凌罡说,“开发商恐惧个人合作建房,因为透明的建造成本将揭示房地产是个多么暴利的行业。有同样品质的低价房,谁还愿去买商品房?”
后来,这块于凌罡未能得到的地没有开发,而是在囤积三年后被爆以1.18亿美元转手,纯赚2.35亿港币。
赵智强则认为,于凌罡的失败在于“太高调”。
“看中了地块,悄悄拿下就是了,越是高调越容易引来开发商围剿。”他本人就曾承受颇大压力。在温州项目初期,他的车前玻璃被类似子弹的东西打穿一个洞。“那个洞正对着我的驾驶座。”他认为,这是反对者对他的警告。
他说,在项目进行中,他经常接到声称来自各高层部门的电话,勒令其停止个人合作建房;他的团队还遭到“非法集资”、“违规操作”的举报,事后调查,是当地一家房产商员工偷印资料,举报到各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