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多带几件衣服去,那里很冷。”11月15日,在出发前往龙凤村九山组时,带队的炎陵县龙渣乡干部提醒。
这个村落位于海拔1500多米的炎陵、资兴和桂东县交界的群山莽林间。村落四面环山,山上竹修林茂,两泓溪流绕村而过。村里原有村民50余人,90%为女儿身,男性村民均为上门女婿。
如今,九山通上了电视、电话、修了山路,村民们走出大山,与外界联系,组里四户人家还盖起了红砖房,可谓是一番新景象。
翻山!翻山!九山人盼望修条路!
坐上乡干部的摩托车,沿着七弯八拐的S322公路,在山里盘旋很久后,我们下车,去爬一座300多米的高山。爬上去后,我们轻快的心情为之一紧,眼前的路,宽不过两米,左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路面坑洼难行。
难怪,这个“女儿国”养在深闺人未识呵!
“这条路,还是1995年修建的。”曾担任九山组组长多年的曾幸林说,当时,霞阳镇一名种林大户,想承包这里的木材,村民同意给他3000亩林地开发60年,但他一定得修一条从九山通往外面的路。
路修通后,九山发生了很多变化。组上69岁的殴葵娥说:“路没修通前,我们挑肥料进出都得翻山,出去1个小时,进来2个多小时。”
她说,如果挑着山里挖的蕨根粉、蘑菇、竹笋到资兴盆市赶集,一般都要清晨4点就起床,晚上六、七点才能落屋,“路修通后,就有人进山,收购我们的特产了。”
村民看到外面盖了很多房子,就也回来盖新房子,“我儿子说到新时代了,也要住红砖房,”殴葵娥说,1996年,她们家盖了一层红砖房,如今,九山有4户人家住的是红砖房,但其他人家住的还是老泥土房。
“1987年,我们成了‘女儿国’”
为什么叫“九山”?山太多了!古代汉语里,“九”代表多。
“女儿国”的由来很有戏剧性。曾幸林介绍说,1987年,一名叫杨耀荣的乡干部来九山,发现一户人家有4个女孩,而另一户人家有5个女孩,越到山里头,生女孩的越多,男孩几乎都是上门女婿。这名乡干部写了份报告:龙凤村有一个“女子国”。
“女子国”传出后,县里很多人赶来一看究竟,大家想知道,这是不是《西游记》里的那个“女儿国”,这里的水,是不是像唐僧、八戒那样、喝了会肚子疼。九山唤作“女儿国”由此尘埃落定。
更有河南、河北等外省人前来,“他们讨不到老婆,就来‘女儿国’找个老婆回去。”曾幸林说。
其实,九山村民是从郴州资兴搬迁过来的。曾幸林介绍说:“1921年,辛酉年,曾姓祖上从资兴市兰市乡搬迁过来,当时一共来了5户。”到这里后,开山种田,深山里的生活很静谧。
“女儿国”的幸福生活
殴葵娥有四女一子,如今女儿都嫁出去了。她养了30只鸡、两条狗、两头猪,“去年还养了二十多只鸭呢。”
她家有两栋老泥土房,七八十年代建的,中间一栋红砖房,1996年通路之后建的,房檐下挂满了玉米棒子和薯梗,房子大厅里堆着不少南瓜、红薯。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殴葵娥说,现在,九山每家每户都养猪,过年的时候宰了,做成腊肉,自己吃,也招待山外来的客人。
九山山牛、野猪多,村民不敢多种水田。政府鼓励退耕还林,村里人将土质较差的农田,种上杉木或者竹子。过年的时候,砍上一车竹子出去卖,换回年货。
以前九山人做酒,因为太远,路不好走,亲戚都不怎么愿意走,如今生活好了,如果嫁女或者老人做寿,直接在镇上的饭馆里办了。
殴葵娥老人希望,出山的路能铺上水泥,“不通车,有些保质期较短的山货就卖不出去。”这也是九山所有人的愿望。
“政府一直鼓励他们出去致富,现在九山的人也出去了不少,男女比例也基本达到了平衡。”龙渣瑶族乡党委书记吴集会说。
“‘女儿国’里的人们为了传承香火,从村外招婿上门,这里的血缘关系不断改变,但有一点没变。”吴集会说,这里的人还是只生女儿,不生男孩,这让村里的老人很不解。
有人推测,这可能跟当地的水质有关,但究竟是不是,仍是一个谜。
邓亚斌 陈彬 盘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