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于光荣在武汉施洋律师纪念碑前。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株洲晚报9月12日讯(记者 旷昆红 实习生 石蓓)今年60岁的于光荣,本是邵阳学院文学院的教授,教古代文学和逻辑学,喜欢研究古代的孔子、孟子,并写下一系列的学术著作;现在,他的身份是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一名普通研究生。
60岁再回大学读书,于光荣也引起了湖工大年轻学子们的关注,不少人对其求学精神感到佩服。
曾花3个月时间通过律师资格证考试
1976年大学毕业后,于光荣进入邵阳学院当老师,一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1985年,他在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进修,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
除潜心中文方面的教学研究,于光荣还对法律感兴趣。上世纪80年代,律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很低。1988年,于光荣曾参加律师资格证考试,当时的律师资格证考试还是两年一考。为了通过考试,于光荣到律师事务所借考试大纲。那时候,复印还不方便,于光荣就把100多页的考试大纲接回家,再一页一页地抄。没法学背景,报名后离考试时间仅3个月,于光荣发了狠,通过自己努力,顺利拿到律师资格从业资格证。
而因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发表了论文以及完成了一定的科研课题,于光荣于2006年评上教授。
昨天,记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几十篇于光荣的论文著作,如在2000年第2期发表在《湖南社会科学》的《孔子的人格特征》;2008年第6期发表在《邵阳学院学报》的《汉代文学中的商人》等论文。
边教学边从事律师工作
自感知识不足 决定考研进修
通过司法考试后,于光荣没有放弃自己的教师工作。在教学之余,他兼职在湖南富强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
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于光荣代理了不少民事、刑事案件。这几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于光荣觉得中国公司和国外公司之间的贸易纠纷越来越多,可中国律师界,懂国际法的律师不多,缺口很大,“如果中国没有那么多的专业律师,在国际贸易争端中,我们就容易吃亏。”
因此,于光荣就想着继续就学,考国际法的研究生,到高校专业系统地学习国际法。
一边考研一边给学生上课 最难考的英语轻松通过
决定考研后,距离考试只有半年时间了。上海是我国的贸易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因此,最开始选择考研院校时,于光荣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
于光荣定下了详细的复习计划。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众多考生“输”给英语。而于光荣英语考出了63分的好成绩(法学研究生国家线英语为45分)。
准备考研的这半年,于光荣坚持每天早上7点起床,听一段英文,背一段《新概念英语》,每天坚持学习英语2、3个小时。于光荣说,很多学生备考喜欢背字典,但自己从来不背字典的,“背英语段落更容易积累语感,写作文都不发愁。”除此之外,他就是做考研英语真题。
在备考期间,于光荣依旧站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教学进度一点都不拉下,于光荣说,“我是利用课余时间看书,晚上看书也要到凌晨1点多了。”
就这样,在2014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于光荣考出了346分的成绩,达到了上海海事大学335分的复试分数线,但因为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只招收100名,于光荣的成绩排名在116名左右,最终遗憾地和上海海事大学失之交臂。
在调剂过程中,得知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也开设了国际法专业研究方向,“株洲离邵阳比较近,所以最终选择到湖南工业大学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