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挂历当画纸,每天站在桌前画五六个小时
王敷智有专门的画室,这是一间土砖砌的房子,也是她和已故丈夫生活过的房间。光线敞亮的窗子下,摆着一张老式书桌,有一米多高,上面放着一小瓶布艺花,一面木框镜子,旁边零星摊着几本破旧的画册,简陋却雅致。
王敷智的画具更简单,三盒学生用的水彩笔、蜡笔,两支秃了头的短铅笔,一把角磨圆了的尺子,几张旧挂历。
身高不到1米3、头发花白的王敷智,常常站在桌前画画,一画就是几个小时。“画久了眼睛疼,她就休息一下。她一天要画五六个小时,基本上除了看书就是画画。”儿媳妇谭西平介绍,“她画画也挑时间,冬天太冷她是不画的,等开春了再画。”
儿子也很支持王敷智画画,“她又不爱打牌,画点画打发时间挺好的。”在深圳打工的大孙女知道奶奶爱画画,偶尔会寄些水彩笔和画本回家。
一幅画完成后,王敷智就把它贴在墙上,有的则用线缝成册子。逢年过节来家里的亲友看到后夸画得好,王敷智就会送他们几幅。这些用挂历背面创作的作品,就这样流传到北京、广州、深圳、湖北、江西的亲友手中,还有人专程慕名前来看她。
题材生活化,大胆用色得到专家肯定
王敷智的画作内容多来自她生活中看过的书,有时是来自孙子的语文课本,有时是别人送来的杂志,题材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生活场景、虫鱼鸟兽……王敷智先是照着书上的图案画出简单的轮廓,再进行发挥和创作。有时她也创作一些乡村风景,斗鸡打乐、老树小桥、田间蔬果……颇具生活趣味。
画虎画马是王敷智的拿手好戏,坐卧奔走,各种形态的都有。她对人物表情的把握也相当到位,嗔痴怒笑,各有风味。
打开王敷智的画稿,很容易被其中绚烂的颜色吸引,大红大紫大蓝,色彩丰富却不凌乱。攸县美术协会主席刘德胜慕名前来看望王敷智,一下就被她的画稿吸引了,“她的笔法很细腻,用色非常大胆,大红色的竹笋,蓝色的马匹,紫色的石头……不同寻常但又很美,层次分明,搭配得当。她对颜色的运用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这也表达了她自己的审美趣味。”
攸县美协副主席陈敬之则对王敷智的作画方式非常钦佩,“铅笔,圆珠笔,签字笔,荧光笔,水彩笔,蜡笔……她用的都是非专业的作画工具,但效果很好。而且她将各类色彩整合得很到位,拿这幅鲤鱼跳水来说,鱼鳞是用小学生那种银色亮粉荧光笔画的,很巧妙,龙船用的是彩色笔,倒影用的却是蜡笔,有影影绰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