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审核一向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证监会对企业上市到底审核什么?企业上市是严格按顺序排队的吗?审核标准会不会因人而异?审核决策如何避免一个人说了算?发审委的意见是否受控于证监会?带着这些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期走进证监会新股发审现场,就此进行了深入调研。
新股发行审核审什么?
主体资格是否符合、公司独立性怎样、是否规范运行、是否符合财务与会计标准、募集资金运用是否合理——证监会对企业上市的审核内容大都囊括在这五项当中。
“发审不是优中选优的过程,是保障符合条件并信息披露充分的企业能够上市,发审只要合格生,不能保证投资收益,更不能确保企业在所有方面都是尽善尽美的。”一位证监会人士表示。
他说,证监会所能做的就是进行强制信息披露,并不断完善发审理念,提高发审标准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审核标准会否因人而异?
业界反映,在发行审核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在同类问题上可能待遇并不相同,同样一家企业两次审核的结论也会不一样。
证监会发行部有关人士表示,每一项标准都有重要性和适用性的原则,而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规模也不尽相同,同样的问题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也不一样,在对于一些问题的认定上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针对这一状况,证监会出台一些解释性文件,细化审核标准,同时通过“集体决策”的制度安排,以“审研会、主任办公会、部门协调会”等形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上市审核速度为何不同?
近几年,每年都有数百家企业在证监会排队等待接受上市审核。一般来讲,谁报材料在先谁就先行一步。但为什么企业的审核速度并不相同?同时递交申报材料的企业开发审会也有早有晚?
证监会发行部有关人士介绍说,一家企业的审核过程中往往需要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核查,证监会也会在给企业的反馈意见中列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企业的回复也有快有慢。
此外,很多企业还需要证监会去函到其他部门征求意见,这些部门的回复时间也不一致。“有时候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企业的征求意见函可能要等上一两年才能回来。”该人士说。
据介绍,按照目前的流程,一家企业从申报材料到上发审会,正常的时间在三到五个月之间。
企业上市能否一个人说了算?
为了减少寻租空间,证监会为新股发行审核设立了“双人审核、集体决策”的机制。
据介绍,每家企业都有两名预审员分别就财务和法律问题进行独立审核,反馈会由两名处长与两名预审员参加,初审会则又加上发行部两名负责人以及发审委委员。
“目的就是起到制衡作用,避免一张纸一个人说了算。”上述负责人说。另外,发行部并不否决企业,仅仅是出具初审报告,最终的结果由发审委投票决定。
发审委的意见是否受控于证监会?
“牵制与平衡”。一位前发审委委员这样描述发审委与证监会的关系,“发审委首先是独立审核,也需要为审核部门把好关。”
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审委也是对证监会审核意见的再审核。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双方的结论是比较一致的。
“审核理念需要统一,如果对90%以上的企业审核结论不同,就是合作的失败,总体来讲,发审委和证监会对95%-98%的企业判断是一致的。”上述人士表示。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
2011年12月26日,“微楚有材策湖湘”——新浪湖南上线发布仪式将在湖南省长沙市田汉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举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