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安:发明大王爱打“乒乓”

  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罗安

  院士档案

  罗安,出生于湖南长沙。湖南大学本科及硕士毕业,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大功率电能变换与控制领域专家。现为湖南大学电气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围绕制约我国大功率电子电力特种电源与电能质量控制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发明了多种大功率电能变换系统与控制方法,率先研制出我国大功率电磁搅拌、电磁加 热、大电流电解和混合有源滤波等电能变换与节能装备,并成功应用到冶金、化工、铁路等200多家高能耗企业,提高了电能利用率与产品品质。

  故事

  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安全和节能成为电能供需环节的永恒追求。为了这个追求,罗安“触电”已是30多年,成了发明大王。

  要研究,就得经常去生产一线发现问题。一些企业存在的“大马拉小车”、员工节能意识差的现象,对罗安触动很大。他想,可不可以构建一个企业节能优化平台, 以直观的数据显示员工的耗电量,将其与员工奖惩直接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呢?于是,罗安带领团队首创性地研发了企业综合电气节能优化管理系统,使 企业电能利用率大幅提高,节能成本降低20%。

  交流电里若含有杂质即谐波,不仅不会做功,还帮倒忙消耗电能,是节能降耗的拦路虎。而且,谐波对电器造成不小的危害,甚至干扰通信系统的工作。罗安研制了 我国第一台注入式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3,自身功耗降低30%,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和产品质量。

  特殊钢冶炼两相电磁搅拌电源是生产特殊钢的关键核心装备,但该技术和装备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罗安教授团队发明的两相逆变电源系统及其综合控制方法攻克了 核心技术难题。此电源系统已应用于宝钢年产100万吨连铸汽车板材、武钢年产200万吨连铸冷轧电工硅钢片等重大工程,使特种钢的等轴晶率提高到50%以 上(进口设备仅为30%),成品率提高了5%。

  让发明成果为企业服务,罗安替民企想得更多。有次,因为订单时间要求,与他的科研团队合作的民营企业希望能在年前进行设备调试。而学生们都想着快点放假回 家过年,急得这家企业老总对着罗安教授发脾气了。一边是希望学生们能正常赶上春运的火车,一边是深知大多数中国民企发展不易,罗安给学生们做起了思想工 作。按时调试好后,企业很高兴,罗安自己又补偿了晚回家的学生,皆大欢喜。

  闲暇爱打乒乓球,还和学生一起琢磨游戏玩法的罗安,切换到“研究频道”就变了模样。学生评价他是:喜欢查岗,如果不出差,几乎每天早上8点都会按时到实验室查看,晚上10点左右回家,周末经常加班。论文更是要求反复修改。

  郑健龙:咬定“公路膨胀土”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郑健龙

  院士档案

  郑健龙,1954年出生,湖南邵东县人,博士,现为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 致力于道路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研发及工程实践,被中国公路学会聘为“公路膨胀土工程首席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 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8项。参编行业规范与地方标准多部;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

  故事

  12月7日上午,记者在得知郑健龙新当选院士消息后,立即来到长沙理工大学采访。面对这一荣誉,他平和谦逊地告诉记者:“这只是对我以前的工作的一个肯定。以后,我还会继续脚踏实地做科研。”

  谈起郑健龙教授最广为人知的科研成果,莫过于他和他的团队研发的“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它采取物理技术控制膨胀土湿度变化,同时利用刚度补偿技 术提升路基刚度,从而使路堤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这一技术成功治愈了公路修建中遇到膨胀土“逢堑必滑,有堤必塌”这一“公路癌症”,荣获2009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膨胀土,顾名思义就是在干湿环境下,急剧膨胀缩小的特殊土壤,在我国广西、内蒙古、四川等省区普遍存在。传统的弃土换填处置方式,不仅浪费不环保,还加大经济成本。

  1992年,郑健龙着手进行膨胀土填作路基、处治成路堤护坡的研究。1993年,他来到比利时道路研究所访问学习,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一年后,他带 着丰硕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拒绝了比利时的挽留,回到了国内。为了做实地考察、实验工程,他领着团队几乎走遍了国内在建的膨胀土地区高速公路。

  2004年6月,郑健龙带着团队来到广西南友高速公路某段考察时,脚下一不小心踩空,幸好身边人员及时把他拉住,仔细一看,下面是一个岩溶洞口,深不见底,当时大家吓出一身冷汗。但郑健龙稍一定神,就领着大家继续勘察。

  接踵而来的,还有这段高速一位负责人的质疑:“膨胀土填路堤不塌?如果你们有这本事,能获得诺贝尔奖了!”

  但他们做到了,团队的7名科研人员“以路为家”1年多,风餐露宿、身体力行,顺利完成4处实验工地工程。接下来的3年,这些护坡历经大台风、暴雨的袭击,但依旧岿然不动,植被生长郁郁葱葱。

  如今,这一成果最早应用的云南楚雄至大理高速公路,已安全运营18年。在常张高速、浏醴高速等国内23条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中,这项成果已广泛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5亿元,节约建设用地16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