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搬迁” 唤醒“清水之塘”
清水塘工业区,是株洲工业史不可或缺的章节,也有株洲挥之不去的隐痛。
“一五”、“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清水塘重工业基地,1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一度集中了以冶金、化工、建材、机械为主的180多家企业。
历经60年的沉积,区域内霞湾港、铜塘港等流入湘江的小支流及周边水塘均有较严重的污染层,各种重金属污染源渗入土地,在清水塘湘江沿岸形成近5公里长的污染带,最深处重金属污染底泥达20米。清水塘由此成为全国闻名的重金属工业污染区。
还清水塘一塘“清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共同关注的一件环保大事。
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和“两型建设”试点企业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2005年以来,先后投入30多亿元资金,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污染治理。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投入运行后,生产系统废水产生量减少了约40%,外排水总量减少了521万吨,外排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幅度达到95%以上。
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7年投入6亿多元,完成含铁废水深度处理、废水零排放一期工程等40多个污染治理减排项目,“三废”排放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30%以上。
2011年6月,株洲取缔并整合现有霞湾港、铜塘港沿线17个企业在内的排污口和7个湘江直排口,实现清水塘工业区“一个排放口、一个排放标准”。
大湖治理、霞湾港清淤、株化固废填埋场、遗留废渣处理、乌丫港环境治理等工程相继铺开,株洲投资4.5亿元,不遗余力地对清水塘地区实施环保修复和治理。到去年年底,株洲已有91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退出,相较于2008年,全市范围内的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已减少68.94%。
今年4月,清水塘老工业区纳入全国首批21个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试点的“笼子”。这意味着,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将获得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支持,并在土地开发利用、项目融资等方面享受特殊政策。
切断源头,刮骨疗毒。清水塘老工业区绿色搬迁付诸实施。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产业转型、绿色搬迁”的思路,株洲将采取产城融合、项目推动、统筹兼顾的方式,完成企业搬迁改造、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任务,以“关停——搬迁——改造——升级”的方式,对193家企业进行退出、搬迁、升级,彻底切断污染源头,“腾笼换鸟”。
洗去尘埃,全新转身。到2022年,清水塘工业区将切换为生态绿化带、特色商业中心、城市综合发展轴,形成综合产业、现代物流、特色社区、综合居住等片区,力争打造成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