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政策:“政策洼地”赣州
郴州在高速发展之余,也有对“后劲”的担忧,国家给予赣州的政策层层叠加,已形成“政策洼地”。
除传统的矿产资源以外,三地也同时在产业转移浪潮中寻找新的支撑点。
郴州在支持政策出台前,事实上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很多项目越过了地理上离得更近的郴州等地,而选择了离得更远的其他城市。
2009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将郴州作为全省先行先试的试点,出台有关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34条政策措施,使得郴州在建设用地、环保审批、财政支持、口岸通关、园区建设等11个方面,拥有湖南省最优惠的政策。郴州一夜之间由麻雀变成金凤凰,被称为“湖南的深圳”。
韶关的情况怎样?
在广东省“双转移”中,韶关与东莞结成产业对接城市,建成“莞韶工业园”。韶关方面对此期望很高:莞韶园将成为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的新引擎。如今,莞韶园涵盖5大片区1个特钢基地,面积达52平方公里,仅去年工业总产值即为107亿元。
东莞对莞韶园最直接的支持,就是向莞韶园拨款“输血”。根据东莞市政府与韶关市政府签订的《关于在韶关设立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协议》,东莞市政府从2009年至2013年,每年将投入5000万元,共计投入2.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前三年1.5亿元已全部到位。
在各方面事务管理中,韶关方面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莞韶园提出一个新的口号:“打造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很快,东莞就出台文件响应:“充分发挥莞韶产业园基础建设和机械装备产业等优势,引导我市相关同类企业入园,促进园区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努力将莞韶园打造成为广东省装备制造产业总部基地。”
目前,装备制造基地已基本成型,主要是引进了比亚迪的汽车零部件项目,锻造件、液压油缸、发配电设备都发展得不错。
更为核心的是,东莞向莞韶园输出了人才和管理经验。2011年7月,东莞市厚街镇原镇长陈仲球调任莞韶园管委会主任,升副厅级。这还是东莞首次向处于外地的产业园输出如此高级别的管理者。
无论是郴州的“先行先试34条”,还是韶关的“莞韶园”,实际上,在三地中,真要属“政策洼地”的,还是赣州。
赣州市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城”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首选地。近些年赣州自身最大的动作,是将此前的88个稀土采矿权集中到一家,变成政府控制的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其次,以汽车变速箱、发电设备为特色的机械产业也在成长中,由东莞转移过来的轻纺产业、深圳转移过来的电子产业构成了“转移军”主力。
近些年,赣州的政策优势在持续叠加,力度之大、规格之高让郴州和韶关有些措手不及。
郴州原本是三地中最具政策优势的城市,但与赣州相比,“湖南的深圳”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继郴州之后,赣州于2007年获批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其次,2010年,赣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达219平方公里,成为赣州市十八县以外的另一个机构。曾去考察的郴州市招商系统干部直言“比不上”,也让韶关市发改委老干部惊叹“太大了,不能比。”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
“执行大西部开发政策其中一条,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从原有的25%降低到15%的税率征收。”江西理工大学滕清安教授说,仅此一项,每年可给赣州的企业减负3个多亿。
这意味着,郴州有的,赣州都将有;郴州没有的,赣州也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