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工业:韶关的“没落”
韶关的工业基础原是三地中最好的一个,但郴州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而赣州的优势在于:它是国土资源部的定点扶贫单位。
工业项目,历来是三地比拼的“大头”。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又是三地工业的重中之重。
作为“小三线”老工业基地,韶关市的工业基础原是三地中最好的一个。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韶关市的经济总量都在广东省内遥遥领先,不仅将附近的清远、河源等市拉开好几个档次,也远非赣州郴州可比。
“随便数数,就有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凡口铅锌矿、丹霞冶炼厂、大宝山矿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采掘、冶炼企业。”坐在韶关市北苑宾馆的房间里,韶关市前发改局副局长李晋文如数家珍。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分税制”以后,韶关无法再完全依赖这些中省厂矿——2011年,韶关财政总收入160亿元,但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只有54个亿。反观郴州,虽然财政总收入比韶关少10个亿,但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为95亿,远远超过韶关。财力最雄厚的赣州总收入180亿元,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达110个亿,是韶关的两倍。
同样是矿产采炼,郴州走的是与韶关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国家在郴州少有布局,近些年郴州的工业主要依靠民营企业滚雪球式发展,创造出民营经济发展的“郴州模式”。宇腾有色、银星有色、永星冶炼、郴北矿业等都是“民营队”的代表。
也正因没有国家投资控股的大企业参与,郴州的有色产业缺乏集聚效应强、带动作用大的航母型企业。直到最近,才引入中国五矿、中国建材、中化集团、中信集团等“国家队”战略投资者。在“十一五”期间,郴州的工业增加总值在三市中名列第一。
最让郴州和韶关羡慕的,是赣州市在矿产方面的政治优势。
从1987年起,赣州就是国土资源部(原地矿局)的定点扶贫单位。“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冶炼项目的上马权掌握在中央省级层面,地方无法决定,守着丰厚的资源却不能开采。”同样是稀土之乡,赣州拥有43张采矿证,占全国六成。韶关一个都没有。
“我们一年到头难能见到部里领导一面,即使见到了,也是领导去赣州途经韶关才得见。”韶关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科科长杨锦华感叹,“我们难见神仙,赣州却总开神仙会。”
再加上广东2005年开始清退煤矿,韶关市原有的大小煤矿全部关闭。“现在,西北部郴州能采煤,东北部赣州能采稀土,我们韶关什么也做不了。”于是,省际边界越境盗采的现象屡禁不绝,“这不是一个讽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