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国平 实习生 张晓兰 谢婷 李礼 钱洋洋
3月6日起至5月底,短短80多天时间里,长沙市纪委反腐动作频频,先后有19名县(处)级干部和1名实权科长被立案调查。
如此密集的反腐风暴,引起了舆论和学者的广泛关注。近日,一篇题为《史上最有为的长沙市纪委:80天抓了20多县太爷》的网帖广为流传,发帖人称赞长沙市纪委为“史上最有为的纪委”。
非领导职务官员也频频“中招”
打开长沙市纪委网站,因涉嫌违纪被纪委立案调查并实施“两规”措施的人员名单有一长串。被查人员涉及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
“从查处的案件来看,一些此前关注较少的职位在查处案件中呈上升趋势, 这些人主要是指调研员等非领导职务,此次被查的就有3个是正副调研员或助理调研员。”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袁柏顺教授分析认为,查处案件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腐败串案、窝案比较严重。“如此次被查处的案件中,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就有两名副职领导,长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局两主要负责人也被查。”
“赛马”赛上来不到一年就“落马”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廉政专家敖双红说,从公布的信息分析,资金密集等领域属高发领域。 他认为,权钱交易的目的是获取公共资源,像轨道交通集团等一些经济热点领域成为行贿者集中攻击的目标并不奇怪。
另外,此次被查的官员有不少是有能力的中青年干部,让人惋惜。其中,长沙市口腔医院党委书记毛斌就是通过“2011年长沙竞争性选拔11名市管领导干部”走马上任的,他是当时参与竞选的为数不多的几名“70后”,至今任职不满1年。
声音
开门反腐“晒案件”值得提倡
敖双红认为,长沙市纪委主动采取“晒案件”、开门反腐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纪委工作的透明度,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同时也体现了纪委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实际上这彰显的也是一种执政自信。
“将腐败暴晒于阳光之下,腐败就难以滋生。”廉政反腐专家王明高坦言,腐败滋生在阴暗里,它怕透明,怕见阳光。因此,最好的“防腐剂”是“公开透明”。“我希望纪委系统能将偶然性的‘晒案件’变成一项常态化工作,逐步实现纪委运作体系向公开化、透明化的制度方向转变”。
长沙市涉嫌违纪被立案调查人员名单(2012年3月至5月)
3月6日
长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局局长、人社局信息中心主任张国权(副县级);
望城区人民政府副调研员李树宏(副县级);
3月14日
望城区滨水新城管委会副主任、区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柳锡斌;
望城区国土资源管理局总工程师王德泉;
3月16日
长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局党支部书记邹雄(副县级);
3月31日
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调研员刘金林(正县级);
长沙市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孙兵(副县级);
长沙市信息中心主任毛传福(副县级);
4月16日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蒋自雄;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山;
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支队政委袁林(正科级);
4月19日
长沙市口腔医院党委书记毛斌(正县级);
4月29日
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主任李福成(副县级);
5月9日
长沙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周兴文(副县级);
5月20日
长沙市天心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正县级)王奕平;
原长沙市天心区政府助理调研员(副县级)熊正和;
5月22日
长沙市望城区委正县级干部、望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一副书记熊泽南;
5月29日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工会主席张宏亮(正县);
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陈光荣;
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周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