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健康>茶禅养生>正文

雷建生:夹山茶禅文化与日本茶道(3)

来源:新浪湖南2015年12月1日【评论0条】字号:T|T

  的确,夹山和尚“这一碗是什么”一问,问得天真,问得奇兀,谁都答得出,谁也说不清,引得历代茶人禅者,文士学家,咀嚼寻味,冥思探求,作出了许许多多妙义无尽永远也答不完的答案。而他自己的“猿抱子归青嶂岭、乌街花落碧岩泉”“夹山境”揭联,则为这一问交出了最早、最美、最充实也是最典型的第一卷。但近代学者,论及中国茶禅文化时,往往乐道于赵州“吃茶去”三字揭,而对善会的“夹山境”揭却少有研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漏和遗憾。

  茶禀天地清和之气,蕴人文怡和之美。我国著名茶文化学者陈香白教授曾撰文指出:“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而善会大师的“夹山境”揭联,便淋漓尽致形象地把这种精神境界展现出来了。纵览揭联,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烂馒和煦的夹山风光图:在知诗知画的澄阳大地,夹山透逃于武陵余脉,这里水秀山美,佛光早蕴,空灵清幽,有迹而不露迹。在禅院袅袅钟声里,青峰拥碧岩,古猿接飞鸟,流泉送落花……自然万物万象,互映互衬,共生共荣,一切都是天造地设,优美而又和谐。“鸟街花”这一意象,在大师眼里,飞鸟街来的岂止是一片春花?不,是似锦的繁花,是融融春色,是漫天芳芬;而“猿抱子”则既是动物本性本能的体现,又是社会人伦关系和爱的折射。总之,在大师眼里,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是活生生的,都渗透着人的精神并能与人进行温馨的情感交流。这便是中国传统哲学基拙“天人合一”的体现。茶禅者赏悦于目,陶然于心,不能不忘情于这这种“天人合一”的境念之中,这种境念便成为茶情禅思的一种追求与向往,是自然美与自性美的一种交和。

  中国茶道最高明、最优越之处,就是基于这种“天人合一”的哲理,时宇宙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感与强烈的回归渴望。善会揭联中“花落碧泉,猿归青峰”可视为这种和归自然的寓示。在品茗参禅中,心融山水,神游虚无,往往氓灭了物我界线,进入一种“物我玄会”、“焚我一如”的化境。叶落归根于土,叶乎?土乎?花落归流于水,花乎?水乎?猿化为女,女化为猿,猿乎?女乎?在此我们不能不想起古代庄周化蝶的故事,最终竟不辨是蝶化为周还是周化为蝶了:当茶禅者心性得到完全彻底的解脱时,心灵便随着茶香弥漫,仿佛与宇宙融合,升华到了无我的境界。心通杳冥,和融万汇,至此茶禅人生的境地便漆于无垠无极了。

  一九九二年春天,日本里千家茶道专家多田佰史先生,率团问祖夹山,并用汉字亲书善会揭联,感叹道:“这两句诗多美,多富诗意呵!在日本茶文化界,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出处和内涵,这就是石门夹山寺开山祖留下的千古绝句。我们日本茶人,在茶道活动场所,都有这样一幅挂轴,主人客人在这种诗的意境下安静下来,进行深刻的情感交流。”究其实,日本茶道的“四谛”就是在善会揭联的这种意境笼罩中的一种个人修炼和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融和。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沟通彼此的思想情感,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间的芥蒂,以达到社会人际间“和敬”的目的。

  日本茶道的确取到了善会夹山茶禅境的“真经”。我们注意到,进入“夹山境”的青嶂、碧崖、落拍、飞鸟、古猿、流泉等物景,通过街、抱、落、归寿舒态意念,使之成为谐协和合的浑然一体,任遥福动,自在行事,呈现一派和乐怡然的天机。此情此境,在现代社会更为难得,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类最大的缺失是使我们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绿色,远离诗意。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呼吁:“人需要诗意的安居”。身需要,心更需要。古往今来高人雅士与茶禅结缘,就是寄心于具有诗意禅慧的一壶香茗之中,修身养性,品味人生,领悟心灵静和之美,感受众象宁和之乐,诚如周作人先生所说的那样:“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此言得之矣。

  但茶的境界是无私而又无际的,恰如禅的自渡与普渡,还是陈香白教授说得好:“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可见“和”的内涵是极丰富的、多层面的。小而言之,“以茶稚志”,和以清心,净化灵性;广而言之,“以茶敬客”,和以会友,茶已成为社会礼仪交往中的一种载体,成为同乐互爱的一种象征;大游言之,“以茶行道”,和安天下,风调雨顺、政清人和,国泰民安,乃是“和”在政治范畴的最高境界。

  善会揭联的茶禅境界说,对后世丛林影响极大。据《五灯会元》卷十四记:宋代宝峰禅师,曾自题一诗以明茶禅体验;“雨洗淡红桃尊嫩,风摇浅碧柳丝新。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舌木清。”枯木成禅师见之,赞曰。“今匀方知,此老亲见先师来。”意谓诗表现出作者达到了“亲见先师”的地步。宝峰请他具体指。奴,枯木成日:“岂不见法眼拈夹山境话?”意思是说,你的诗深悟了善会大师夹山境的意境。宝峰回答说“我这二十年只作此境会。”宝峰说自己二十年就只是在“夹山境”中参品悟道,足见“夹山境地,,的海阔天空,精蕴无尽,影响深远。

  以夹山茶禅文化“和”境为源、广辟后世中外茶道之流,遍观浩浩茶道,怎一个“和’‘字了得: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四谛“和”居其首;

  中国茶道,虽有多种命题,但总少不了“和”:如林治先生概括为“和敬怡真”,庄晚芳先生归结为“廉美和敬”,陈香白先生倡“七义一。公”、“一心”即指“和为核心”;

  台湾范增平先生认为茶道要义乃“和俭静洁”;

  韩国茶道也不逊色,“清敬乐和”,小异大同;

  朝鲜茶道弘扬“中正精神”,“中正”者,中庸之谓也,仍离不了一个“和”字。

  揭联传四海,和光耀千秋。今天,我们从中华文明深厚的积淀中,发掘夹山茶禅文化这颗堆灿的明珠,决不仅仅只是为了张扬舌道,津津乐道于为老祖宗作注脚,而是为了让这脉涓涓不息的精神文明之泉,融入现代文明的大潮之中,展现新的生机,增添新的内涵。面对现代信息文明的严峻挑战和杜会模式的急剧转型,人们的生活旋律加速,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而个人内心欲望的膨胀和人与人间相互关系的冷漠,已成为与经济飞速发展逆向而生的一种社会病态。因此,弘扬以“和”为精义的传统茶禅文化,使茶这个天地间古老的精灵,成为适合现代人精神需求的“时代饮品”,的确是一个具有浓烈诗意的严肃的社会哲学命题。

  但愿我们用一杯清茶,去平顺失衡的心态,去静化躁动的心灵,去抚慰人性的良知,去酿制人生和怡的甘醇。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