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城市>各地要闻>正文

建立地质环境监测全生态链条——专访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李贵仁

A-A+2014年9月18日18:34新浪湖南评论

  建立地质环境监测全生态链条——专访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李贵仁

  4月29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签署国土资源部第59号令,发布了《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为了贯彻落实《办法》,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今年5月份在北京召开了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人研讨会,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李贵仁也参加了会议。

  在李贵仁看来,办法的实施完善了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促进了地质环境监测组织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和监测成果应用等制度化和规范化,但要解决目前困扰监测工作开展的问题,还需从进一步提升认识,理清工作机制,创新成果表达方式等方面着手,建立起地质环境监测的全生态链条。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出台,对于地质环境工作的意义何在?

  李贵仁(以下简称“李”):办法出台最大的意义,首先是明确了责任的主体,监测实施坚持以政府主导,自然地质环境监测具体落实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影响的地质环境监测由相关企业和责任单位负责。强调谁诱发、谁污染、谁监测,明确企业和相关责任单位在地质环境监测应尽法律责任。

  第二,是保障地质环境监测,从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经费上来说,有了依据。

  第三,明确了地质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我们现在已经在开展的地质灾害监测、矿山环境监测、地质遗迹监测,地下水监测,今后需要进一步拓展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土壤环境的监测。现在,每个省根据自己的地质环境情况不同有所侧重,南方地区强调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而北方则重视地下水监测等。

  第四对监测设施的保护有了依据,办法出来以后,破坏、移除监测设施必须要有相应的程序,设施损毁必须要有相应的经济赔偿。

  第五解决了监测信息资料采集、发布的问题,也就是成果应用方面的问题,以往很多监测的数据都局限在系统内部,其他部门甚至地方政府、社会公众都是不了解的。

  导刊:湖南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得比较早,能否介绍一下湖南地质环境监测的发展脉络?

  李:湖南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确实可以说是走在前面的,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80年代成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监测总站,重点就是地下水的监测。

  90年代,随着地质灾害这个概念提出,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逐渐成为了工作重点。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湖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工作的重心也随之转移到这方面,这个重心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新世纪之初,湖南迎来了矿产资源开发热潮,是开发强度最大,同时也是最混乱的时候,引起了很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我们也开始把地质环境监测领域拓展到矿山调查、评价与监测。

  2003年开始,随着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概念的提出,我们也随之开展了地质地貌景观和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学现象相关领域研究调查工作,对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进行了巡视性监测、监督。

  这之后,就是到2010年左右,随着一些农作物有毒有害事件、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我们的监测范围也开始拓展到土地、地球生态化学、监控土地质量问题领域,这方面做了一些调查,但还没有完全进入系统的工作规划。

  导刊:现在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哪些问题与困难呢?

  李:主要还是如何提高监测工作的精、准、细的问题。之前我们提到了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监测、矿山环境监测、地质遗迹监测几个方面。

  地下水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手段和设备,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自动分析,但是在地质灾害的现代化、精准化专业监测方面,还停留相对落后的阶段。当然,近十年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通过对隐患取点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基层防灾监测人员及时组织人员撤离,有效避免和减少了人员伤亡。

  但是我想,交通条件差、山高坡陡的危险地段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该上的专业设施还是要上,比如远程的视频监控、雨量动态监测之类。在大风大雨的极端气候条件下,一些隐患点,群测群防员人不能冒着生命危险上去。

  此外,还有一些防灾理念与政策上的问题,一些地质灾害高发的山区,比如安化等地,因为没有平地建房可选,农民只能斜坡建房,但斜坡建房本身需要切坡,又对地质灾害防治形成了很大的隐患,所以对于这些地方,我们的耕地保护政策是不是可以考虑适当的因地制宜?对一些长期闲置的、耕作条件差的土地,在政策上是否应该给予倾斜。矿山地质环境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矿种、不同的问题,所带来的影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监测措施。例如针对煤炭之类的矿种,重点要监测的是地面采空、变形,针对有色金属就需要监测地下水、土地成分;针对化工业就涉及到地球生态化学。此外,矿山企业的监测责任一定要加以监督、从政策上加以强制约束。

  地质遗迹监测主要是要保护生态的相对完善,监督监测人类活动的破坏,针对景区工程建设、针对已经出现破坏的地方,进行巡查巡视性监测,比如一些地质公园,申报的时候,地质遗迹景观发育齐全,保存得也很完整,过几年你再去看,有的因工程建设造成了破坏。要保证原始生态不受影响,而不是简单的环境监测。

  导刊:关于监测数据应用方面,从整体上来看,除了地质灾害以外,其他的监测数据似乎并没有被很好的应用到政府管理中去?

  李:因为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涉及到粮食农作物生产、人民的日常生活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地质环境的生态链条,一个贯穿水、土壤、岩层、地表元素等所有环节的大地质环境监测链条。

  每一级监测机构都是受政府委托去行使监测职能的,你监测的东西必须要为政府所用。我们现在监测成果的使用还存在局限,很多地方规划一个用地,地质环境的一些因素是不是能够符合开发或开采的基本条件,政府并没有做很深的了解。有些县里面废弃的矿山用地,确实存在土地污染问题,但有可能被规划为住宅用地。从我们国家来看,不管是农业生产的布局,城乡统筹发展的布局,没有很好考虑这些问题。

  再一个,现在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与农业生产、重大工程的建设、民生方面的工作相对还是比较脱节的。比如现在的地质环境公报,里面的内容可能就是国土部门知道,省政府知道,至于其他水利、 交通、 农业等部门知不知道呢?所以需要加大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去扩大影响。有人认为有些资料还是需要保密的,但是发生事情是捂不住的,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又得去善后处理,给一些企业擦屁股,而且是反复出问题,反复解决。

  总之,地质环境监测必须与民生和社会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多地被政府采用,为老百姓所知晓。

  导刊: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您能谈一下它的发展趋势吗?

  李: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我们地质环境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地质环境监测更加全面,如何提高监测工作的精、准、细等问题、是今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社会未来的需求的趋势。我一直强调,监测成果的应用是很重要的方面,不是一本报告、几张图纸、几个数据,而应该是通过我们多年采集的成果,建成三维可视的,包括地质环境、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等全部整合进去,建成直观、全面、立体的三维效果,成果表达方式的转换。国外的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应该加快这种转变。

  再一个要利用好遥感技术在地质环境监测中的优势。遥感技术无论是在国土资源环境监测,还是土地动态变化、矿业动态巡查中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现在我们卫星影像资料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了,怎么样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全面实施对国土资源环境的整体监测,这方面需要加大研究。(文/汤冰 向婧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
var QrcodeMediaDataPV = "http://sax.sina.com.cn/click?type=nonstd&t=REowMDAwMDA3OQ%3D%3D"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