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成因:经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水流冲蚀,大自然雕琢了马拉河谷
8月19日当天,已过立秋,山中太阳仍十分炙热。直到18天后我们再次到来,天气凉下来,河水冰冷。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我们和童潜明教授一起前来考察,由电站机房上溯,一转弯就看到电站涵洞水外溢形成的瀑布,蔚为壮观。
童潜明教授以地质学家特有的眼光,细心观察出溪谷里有不少水流冲蚀而成的壶穴,这是这种喀斯特地区的峡谷地貌的典型特点。
童考察后指出,“碧海洞天”——我们所跳的装满水的大石缸,是一个巨大的壶穴。壶穴又称旋穴,由水流突降冲蚀而成。
童介绍说,峡谷中的石灰岩于几亿年前形成,而水流冲蚀形成的石头峡谷则需几百甚至几千万年时间,大自然用它的神奇之手雕琢了我们眼前这幅景观。
童分析,构成两岸岩壁的是一层层石水平岩层,因此比较稳定,易于形成高耸直立的陡壁。根据童的分析,我们可以还原出,河谷所在地原来是一整块封闭的喀斯特岩石,在地壳升降运动中历经流水上千万年冲刷,溶蚀,雕琢出一条长长的石沟。
根据地壳运动规律,河岸不断抬升,河床不断下切,石沟里的石灰岩不断溶蚀、垮塌、滚动,就形成目前我们看到的布满大小壶穴、两壁陡直的峡谷景观。
现状
楚江本来不想把马拉河告诉外界,是商业团队公布出去的
我们采访时,在“楚江海子”一边的岸上、跳台一带,有游客上岸休息。这一带丢了不少垃圾,让美景黯淡不少。我们还在景区内看到多处垃圾。
可以想见,在人类活动少的时候,这潭藏在深山峡谷里的碧水,它的美是多么纯粹。可是这世上没有长久的纯粹,所以楚江说,他将选择不对外公布探出的美景,留给时间。
这个在湘西的山水间跋涉了20多年的男人,向我们表达了对马拉河被外界所知后遭遇改变的痛心疾首。楚江说他本来不想把马拉河告诉外界,有所戒备,是一次接待长沙来的驴友,其中有商业团队公布出去的。从此马拉河不再平静。
楚江还向我们讲了他在户外探险过程中曾经发现过“一洞的化石”,各路各怀目的的人蜂拥而至,询问化石洞具体位置。楚江答应只向研究者提供照片,不能带他们去现场。为避免风波延烧,楚江最后删掉了发在户外论坛上的帖子。
从驴友在户外论坛发帖讲述,和我们亲眼看到的情况可知,楚江的担忧不无道理。马拉河接纳外界游客后,垃圾遍地,游客数量超过环境容量的情况经常发生,破坏了马拉河的环境。
我们第一次在马拉河采访时,旅游开发公司才进驻一个月,各项旅游设施还不完善。旅游公司派专人在岸边捡垃圾,因全程须下水,为清扫带来不便,留下死角。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乱扔垃圾的不少,缺少制约惩罚措施。游玩路段全程没有垃圾箱和厕所,给水环境卫生带来威胁。
马拉河旅游开发公司财务总监胡光明介绍,河里还有挖盆景、电打鱼的,对生态有影响,他们也正在想办法制止。胡光明称,鉴于马拉河环境容量有限,将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