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叙杰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
从2009年首次回新宁,到今年11月份第四次考察结束,故乡的古建筑考察和梳理,我才进行不到一半。我非常希望将新宁的民居、廊桥文化推介出去,如西村坊古民居群、龙潭桥、回龙桥、太平桥等,促进新宁人文遗产的开发。除古民居和廊桥之外,新宁县的放生阁、何氏孝节牌坊、白沙老街、李氏宗祠等古建筑,也极具研究价值。
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回几趟新宁。每个搞古建筑的,都应该回老家看看。这并非私心,而是对家乡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也建议各方面专家、学者,围绕自己的家乡开展多学科活动。研究文史的可以关注家乡的历史发展。进行新建筑设计的,可以考虑设计农村建筑。现在的农村建筑,多数处于互相模仿,格调不高。各大高校有建筑学院或专业的,应鼓励在校学生回到家乡,结合当地材料、风格,进行农村建筑设计,甚至把它作为作业布置下去。我曾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发出类似呼吁,有一定的成效。
我们完全可以在古建筑里过现代生活
柳肃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关注建筑本身之外,对建筑背后的文化也需挖掘。刘叙杰教授对故乡新宁的考察及反馈,给了我们惊喜。一个地方的牌坊多,说明当地的风气好。因牌坊是一种起表彰作用的纪念性建筑。廊桥多,则说明当地人热心公益,民风淳朴。廊桥又叫“风雨桥”,有予人方便,遮蔽风雨的意思。这种地方性的建筑,一般是民众集资建成。
在新宁,宗族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精雕细琢,将居住的建筑做成一个艺术品,传给后人。可现在住在里面的人却想:老房子里没有热水,没有厕所,实在不方便……一方面,这是因为贫穷,另一方面,也与当地人文化水平有关。我一直强调,我们可以把煤、气、水、电装进古建筑,设计得当,对它本身并没影响。不久前,我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日本人,正在几百年前的老房子里安装中央空调。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古建筑里过现代生活。□撰文/刘海波 摄影/朱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