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桥,位于金石镇柳山村,全长约80米,共有六跨五墩,以青石为桥墩,桥身为木构,共有廊屋35间,“这在当地属于规模较大的廊桥”。回龙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除桥身中部屋顶加建了一个小歇山顶之外,他处俱无装饰,造型朴素简洁。刘叙杰认为,这是新宁廊桥最常见的形式。与回龙桥用料、施工类似的还有新宁龙潭河上的龙潭桥。
从龙潭桥位置沿长湖河上游走不到2公里,另有一条小河汇入,形成一片相对较宽的水域。近30米长的太平桥跨立在长湖河的主河道上,桥身造型简朴、通透,倒映在水中,影影绰绰。
回龙桥、太平桥的桥身中部廊屋内,均有关公神像。“这里早晚都有人来上香”,在回龙桥旁开小商店的柳山村村民郑海林介绍,廊桥上供奉关公,在新宁是一种民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郑海林他们称“小端午”,金石镇会举行龙舟赛,从上游的太平桥,一直到回龙桥都是比赛河段,“河两边站着人,回龙桥上也挤满了人”,“在那儿看比赛、唱山歌”,郑海林记得柳山村有专门的龙舟,“也有人把平时运货的船改成龙舟,凑热闹嘛”。
郑海林带我们去找他82岁的叔公郑远莪,老人身体硬朗,11月份的天气仍卷着裤管,光脚穿一双解放鞋。郑远莪十多岁时跟郑海林的爷爷一起外出经商,他记忆中的回龙桥,不仅沟通长湖河两岸,还是新宁连通武冈、广西等地的一条要道。“挑担子的人用笼子装着鸡、鸭、猪崽,经过这里送到广西去,我们兄弟俩从广西带火柴、盐、糖过来卖”,“走的石板路和泥巴路,来回一趟要半个月”。
柳山村现在居住人口约1000人,如今他们过河、外出,一般是走回龙桥上游2公里处的一座水泥平板桥。回龙桥的门洞两端,则挂着一块公示牌:“单车、摩托,骑车过桥一律罚款”。
250多年历史的西村坊古民居群:“年纪大了,住在村里也还方便”,“我是焕字辈,第25代”
“新宁县古民居分布较为分散,目前考察的十多处古民居中,西村坊古民居群是比较特别的一处”,刘叙杰说。11月12日,在新宁县文物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刘叙杰再次来到新宁一渡水镇西村坊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