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站在“刘安庆”油号遗址前,怀化洪江托口古镇居民黄希文有些不舍。工人正将一根十多米长的大梁从碎瓦中拖出,抖起的灰尘落了他一脸。
“最后一个油号了……”黄希文喃喃自语。作为古镇符号的油号,也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不久的将来,整个古镇也将消失——因为托口水电站的建设,古镇将整体被水淹没。
古镇,正安静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本报记者王欢 怀化报道
码头·繁华褪尽的见证
码头边上,瓦檩细草摇曳,青苔水渍斑驳,晾衣竿上晒着妇女小孩的鲜艳衣裳,挖沙船伸过来一条光秃秃的尾巴。
9月7日清晨6点,72岁的黄希文起床了。晨光熹微中,他踏上河背街,向街尽头走去。
“现在不走动走动,以后都没有机会了。”黄希文说。
河背街尽头,可以看见古镇的“母亲河”——沅水。沅水上游是清水江和渠水的交汇口,两水互为顶托,形成一个“托口”,小镇由此得名。
托口古称“郎溪”寨,自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县以来,距今已逾千年。不久的将来,古镇将沉入水底。
要淹了古镇的,正是古镇居民最亲近的沅水。
这条河,年少时,黄希文从河里挑水做饭,夏天的傍晚在水里游泳、摸鱼摸虾,甚至,他“第一次对于外面世界的想象”,也来自于它。
在沅水上游的一个码头前,黄希文停住,他说,“过去,古镇的桐油生意兴隆的时候,沅水的几乎所有码头,下饺子似的摆满了船只,从南岸延伸到北岸,有时足有2公里长。”这些船只的老板,大多来自江西、广东以及江浙一带,船将桐油带到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和欧洲。
据当地县志载,明末清初,大量江西、广东、江浙的油木商贩看准托口上通云贵、下连汉沪以及沅江、渠水两水交会的地理优势,纷纷前来投资,使托口成为云贵两广桐油、木材、鸦片经沅、渠两水汇流的集散地,托口因此兴起。
“那些商人为了抢生意,纷纷建自己的码头,著名的码头就有十多个。”黄希文说,码头的热闹带来了古镇的繁华。一旦水运衰落,古镇也就繁华不再。
现在,河水干枯了,码头几乎成了摆设。码头边上,瓦檩细草摇曳,青苔水渍斑驳,晾衣竿上晒着妇女小孩的鲜艳衣裳,挖沙船伸过来一条光秃秃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