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旅游>旅游资讯>正文

75年前老长沙摩登“凉方”逛中山路最“潮”(图)(2)

来源:长沙晚报2012年7月31日【评论0条】字号:T|T

  茶园喝茶

  躺在藤椅上,听着舞曲,沉醉在夏夜晚风中

  直到今天,在夏夜,吃夜宵的主要还是年轻人,而一些老长沙,还是愿意就着凉风,找一处茶摊喝茶聊天消暑。其实这种茶摊、茶园消暑方式在上世纪30年代,相当风行。

  1937年8月长沙《力报》专门记录了民众国术俱乐部(今长沙市青少年宫)的跑马场成为长沙最热闹夜市之一。称,这里“是有钱阶级纳凉消夏的好地方……宽广的空场上摆满了铺着白布的矮桌子和藤椅,从进口到出口,从中心到四极,都被桌子和椅子占住了,连灯影扶疏的柳枝下也没有一点空地了……在夜晚,各色各样的人,躺在藤椅上,伸长着脚,或把腿子架在腿子上,摇呀摇……淡淡的灯光照着,照着每一张悠闲的倦怠的面孔。收音机散播着令人沉醉的舞曲,一阵一阵地,荡漾着每一颗轻松的心,这场面真的有点‘天下升平’的气象啦!”

  长沙《力报》说:“坐在这儿真过瘾,有茶喝,有瓜子剥,有香烟抽,还有醉人的音乐听。一阵儿的晚风拂过来,沁人心际,令人感到慵倦的愉快和陶醉。在疲倦中,可以无忧无虑地打一会盹……天心阁,湘宾,以及别的广场上,不知还有多多少少躺在悠闲中的人们……”

  在夜晚到茶园喝茶品茗确实是长沙夏夜的一种最慵懒的消暑方式。不过,在1937年8月,全面抗日战争已经爆发,长沙当时虽然是“大后方”,但是不能耽于安逸,在1937年记者忍不住大声呼吁:“‘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前线的空气是紧张的,而后方却是那么闲逸安静……想想平津的同胞是否也和我们一样有着轻快的悠逸的心情?”

  上世纪30年代,长沙禁止打赤膊上街

  光着上身,打个赤膊,在街上闲逛,这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今天仍然存在,但已经很少了。

  今天一些老长沙还记得:上世纪30年代每到夏天,长沙城总要派出警察满街抓捕打赤膊的不文明者。

  1930年夏:傍晚到天心阁纳凉,打赤膊会被制止

  1930年7月16日,天心公园数处墙壁上张贴省会公安局训令南区警察署的布告称:

  “近日天气酷热,傍晚游人杂沓。尤以携带卧具及赤膊二事为多。虽经各队兵极力制止,而地广人众,照顾难过,应设法取缔。

  现令南区警察署每日下午7时至11时添非常警察四名,协助取缔携卧具及打赤膊者,以维秩序。”

  天心公园在旧时,固然是长沙市民夏夜兜风纳凉的最佳胜地之一,长沙人讲文明首先也是从讲究公园文明开始的。第二年,即1931年夏,在天心公园打赤膊的不文明现象,已告基本杜绝。

  1934年夏:打赤膊并袭警,罚石灰二十石并扫厕所

  上世纪30年代的夏天,一些不文明市民,不服禁打赤膊的劝导,频发袭警事件。

  最典型的袭警事件是1934年7月12日,清泰街(后并入北正街)同泰绸庄经理左晚臣赤膊当街纳凉,北三分所巡官赵旭林巡逻瞥见,上前劝止,但绸庄老板不但不服管制,反唆使徒工群殴巡官。幸岗警飞驰赶救,赵巡官已受轻微伤。随即警署将左晚臣拘押解局,念其初犯,罚他向政府交纳石灰20石,并清扫附近厕所数日,以示惩戒。

  1935年夏,警察一天捉获80名打赤膊者

  上世纪30年代,长沙年年抓打赤膊者,但一些长沙人自由散漫已惯,在1935年夏天刚来时,打赤膊者仍不少。

  1935年6月22日,长沙市公安局通令各分局局长,督率所属警察全体动员,从上午8时开始沿各马路出发,捉拿在大街赤膊行走的不文明男子。结果到傍晚时分,一分局所属各分所拿获当街赤膊、不服取缔犯谭紫裕等21名,二分局所属各分所拿获当街赤膊、不服取缔犯谢梅生等18名,三分局所属拿获单金保等17名,四分局所属拿获徐荣发等13名,五分局所属拿获吴长生等11名。

  这80名在大马路上打赤膊且不服管教者被抓到警局后,处以拘留,并写下保证书,此后绝不再犯,否则甘愿接受严厉的处分。

  当年夏夜长沙人最爱逛的四条马路

  长沙之所以成为闻名全国的“娱乐之都”,只怕是因夏天太热,让长沙人只能昼伏夜出,于是长沙人把夜长沙变成一座欢娱的不夜城。

  不过,70年前的老长沙,娱乐的形式还不够多,多数长沙人在夏夜主要以逛街、压马路为主。

  中山路

  明亮兴盛有西方电影的都市感觉

  上世纪30年代,中山路是湖南最新式最繁华的马路。但是,在白天,人们并看不出中山路的好来。只有到了夏天的夜晚,中山路灯火通明,“百货店、洋货商都在玻璃橱中装满了夏季男女应用的货品,像1937年式的浴衣、各色的毛扇、精彩图案的花伞、胡椒孔的乳罩、轻薄柔软的衣料、裸足的皮鞋、巴黎的香水、脂粉……摆设得新奇生动,富丽堂皇,令人炫目,又加上各式各样的广告灯,收音机里的迷人节奏,更加使人停步,流连,心痒,进一步地使你不由自主想走到里面,选它几种拿回家去,或者送到别的地方,献给爱人”。中山路以都市化色彩吸引着当年夏天游街的人。

  八角亭

  长沙步速最慢的街道

  当年长沙夏夜逛街,步速最慢的街道首推八角亭。

  1937年7月,长沙《力报》这样描述八角亭说:“每当黄昏后,华灯初上,行人特多,肩摩踵接,裙舄交错,如果侧身其间步行速度必须减低,否则,就有和人撞个满怀的危险了。这一带大商店、绸庄,都把门窗装上亮亮的,最大灯光的电灯,光耀得如同白昼,瑞丰的霓虹灯,寸阴金的钟,中国国货公司垂线型的霓虹灯管,都惹人十二分的注意……新世界,太平洋,拥满了看货多买货少的男女。在九如斋门前,可以看到高级公务员,和富家的公子哥儿、太太小姐们,出入其中,现出得意和骄傲的微笑”。

  湘江河畔

  挤满摊担和人群

  夏夜,湘江河畔,有凉风习习,因而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就是长沙人最爱纳凉的地方。

  从西湖桥到小西门的湘江河畔马路两旁“排列着摊担,像开着展览会似的,一个紧靠着一个,冰、汽水、凉粉……这些便宜的消夏品应有尽有,日间不曾销尽的货物,都在利用这夜的市集销尽它。于是低级的主顾们特别的多,小贩们大有应接不暇之势。”

  在夏天的夜晚,湘江中偶尔会有几声汽笛,“一两只汽船由江心驶到了河岸,从里面走出的是异国的侨民,他们一个个西装革履,挺胸直背……好像唯我独尊的模样,骄傲地走着”,当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上了河岸,走在湘江畔马路上时,“在汗臭逼人的人潮里,他们用洁白的手帕掩着口鼻,迅速地勇往迈进。”

  城南马路

  城南马路,是上世纪30年代长沙南城一带人们最爱去的夏夜纳凉散步的马路。

   城南路“从南门口起,汽车声虽怒吼,但不能叫开一堆一堆的行人。刨冰摊子,西瓜担子,也如湘江河岸的一样星罗棋布。雄峙城南高处的天心阁,看得到夏夜纳凉的人群,一拨一拨拥挤上去,后来的就不得不放弃天心阁,沿城南马路走去”。

  “城南马路上最多的,除行人外,要算茶铺子。”1937年7月长沙《力报》载,城南路夜市茶园“生意最好的,要算是望心阁和普天春,最近居士林前也开了个露天茶园,借作一班士女的纳凉所在,还有一批野鸡茶铺子,是开在马路两旁的,桌子凳子藤椅子,如国货陈列馆的货品陈列,长沙市民就在树荫下煮茗喝茶”。天心阁动物园右边,有南大露天电影场,看电影的人络绎不绝。

[上一页] [1] [2]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