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心痛
海水“吞”岛 珊瑚死去
6月21日,三沙市宣告成立。岛屿面积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沙市,成为我国管辖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地级市。
三沙市的成立,让身处海南,随《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同考察的陈旭欢呼不已,但除了喜悦,陈旭心中更有一份对海岛环境的担忧。
感受:渔民村建设迫在眉睫
因为有在海岛生活的经历,所以当听到“成立三沙市”的消息后,陈旭的喜悦来得更加真实。“一是可以体现主权,二是可以改善渔民村。”
当然,陈旭更希望的是对海岛渔民村的建设和改造。“现在的渔民村改造只盖起了房屋,解决了地表上的问题,但真正影响海岛以及人们生活的地方还未真正得到改变。”陈旭说,房屋的配套设施并不齐全,地表下隐藏的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蓄水池建设等问题都还存在。“岛上的垃圾采取的是掩埋的处理方法,导致有些地方到处都是垃圾,埋满了还会向海里倾倒,虽然量小,但仍旧会影响环境,所以渔民村的建设迫在眉睫。”
“岛上渔民的生活来源也亟待改变。人们靠砍伐海岛上特有的羊角树来生火,导致海岛上成片成片的羊角树被砍。羊角树没了,固土的作用也消失了,这样下去,整个海岛就会被沙化。”
希望:从捕鱼向旅游服务转化
201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陈旭还坚定地表示要多积攒一些钱用于环保事业,希望大家一起保护海底资源。但2011年8月,他却因失望离开了这个相伴4年的地方。
陈旭的失望来自于自己海洋环保事业的无人响应。“我在西沙搬了一次家,最早住的那间房子已经淹在了海里,离开时住的那个房子也离海不远了。海水每年以大概1米的速度向岛上侵蚀,15年后这岛还不知道存不存在。”
最让陈旭痛心的是海洋里的环境。“我最早去的时候,海下百分之七八十的珊瑚还是活的,但去年我离开的时候,永兴岛周围几乎没珊瑚了。”人们对海鲜需求的扩大也让海洋生物数量迅速锐减,“去年出海拖钓都快钓不上鱼了。”“我只是希望南海的环境更好,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到美丽的海景。”陈旭现在寄望三沙市成立后,能推进对南海的环境评估和专业考察的进行,并让600多位渔民从捕鱼向旅游服务转化。
有一种向往
三沙旅游,不能错过出海拖钓
西沙旅游资源丰富,但因其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而且交通工具受台风影响(每年有4—5个月是台风季节),所以并不适合大规模的观光旅游,更适合小规模、高端化的模式,应限定开发规模和游客准入规模。——这是陈旭对三沙开放旅游的建议。
而如果到三沙旅游,必然不能错过出海拖钓和带有探险性质的潜水。
拖钓:搭乘渔民的船只出海拖钓。船一边开,一边就会有鱼上钩,钓到一米多长的大鱼会让你惊喜不已。
潜水:有一定危险性,坐船出海二三十海里,再潜入水中。四周的海水十分洁净,最高能见度达40米,与岛边的潜水相比,你会看到更加多姿的海底世界。(天府早报记者 刘桐 图片由陈旭提供)
他们(渔民)的想法都很简单,就是为了生存。但有时候,想法简单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反而对有些东西看得更加真切,活得也更加洒脱和自信。”——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