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旅游>旅游资讯>正文

“沅江号子”响彻洪江古商城 逢周六可免费欣赏

来源:红网2012年7月2日【评论0条】字号:T|T


(沅江号子)

(“万”字佛灯前,游客屏气会神祈福佑康。)

    红网怀化7月1日讯(通讯员 章斌 摄影 范洪)6月30日晚,首场《烟雨洪江·沅江号子》原生态演出暨祈福佑康传灯会在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景区唱响,以后每周六晚上演出,将对购买了当日洪江古商城景区门票的游客免费开放。此次既是沅江号子这种独特的湘西艺术首次大规模演出,也意味着洪江古商城所定位的“国内商道文化体验胜地”基本成型。
  
  洪江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沅江两岸。从事木材编扎的工人,在作业中创造了许多悦耳动听的劳动歌谣。如拖排、收缆、倒簧、拉木、推车和船潭等号子,经过后人整理改编总称《沅江号子》,沅江号子可以说是沅江千年风流韵致的集中体现。
  
  晚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洪江口口相传的古话“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洪江当老板”贯穿主线,故事讲述的是当时怀揣梦想来洪江创业的外乡人,从闯商埠、拜码头、下沅江、鱼龙变、家业兴五个环节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他平凡而又传奇的人生。其中沅江号子的拉风唱响如排山倒海之势,瞬间让晚会气氛达到高潮,游客不约而同纷纷应和,如同当年沅江激流之水荡气回肠。第二部分为祈福佑康传灯,它是古城晚会策划的又一亮点,是古城商道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在5月19日洪江古商城周年庆晚会上曾就一致得到游客好评。今晚祈福佑康传灯会再次成功续演,随着古寺钟声的响起,嵩云山得道高僧打开神殿,佛光耀眼万丈,迎四方有缘人,游客凝神入殿诚心听大师诵经祷告,大殿之内人潮井然有序,静默安然,随高僧点亮第一盏佛灯后,再依次由游客传灯点亮另一游客手中的佛灯,心心相传,直到祈福佛灯金光灿灿充溢佛坛,而后所有佛灯在大殿摆出“万”字大福,游客纷纷保守闭目祈福,场面庄严雄伟壮观。
  
  《烟雨洪江·沅江号子》原生态文艺演出项目由湖南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悉心打造,是洪江古商城提升旅游品质、未来发展蓝图的一个开始,今后无论是从考古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还是在旅游价值方面,都将本着商道文化为核心内容,致力于把洪江古商城打造成盛享独特商业特质的国内著名古商道文化旅游目的地,让游客如同穿越明清,行走在“清明上河图”中,体验市井百态。
  
  按照规划,未来的洪江古商城将结合湖湘文化、五溪文化、市井文化等契机,以“商道文化”为主线,围绕“做好景区、做大产业,做亮文化”三大核心任务,采用“集中一片,打亮一点”的快速升级策略,全力建设一个本土文化突出、商旅互动机制完善、文化体验功能齐备的怀化古城旅游主体功能区,发挥洪江古商城的“旅游主体作用”,整体策划、分步实施,最终将洪江古商城建设成为怀化古城文化旅游基地、国内商道文化体验胜地。
  
  >>> 相关链接 沅江号子相关资料:
  
  洪江最早是靠木材兴城的,刀仔些木材,多是排苦佬从沅江上有的清水江一路歌、一路号子飘流下来的。过去的人唱着歌儿劳动,叙事抒情,一举两得,听老人们哼着这歌儿,就自然在脑海里把洪江昔日的繁华勾勒出来了。
  
  洪江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沅江两岸。从事木材编扎的工人,在作业中创造了许多锐耳动听的劳动歌谣。如拖排、收缆、倒簧、拉木、推车和船潭等号子。经过整理改编总称《沅江号子》,唱出了木排工人团结协作、鼓劲加油的劳动心声。这些歌谣生动地描述了木排工人在放排中的进过和艰险,同时也充分地反映了排工们工作的苦累和生活的艰辛。
  
  放木排的汉子赤脚短裤光膀子,个个身强力壮,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气冲天,俗称“排古佬”。在险滩激流的沅江河道里,他梦手握丈余长的竹竿,用力直插河床,把个长长的竹竿撑得像一张弯弓,浩浩荡荡的木排,在他们的指挥下奔流而去。清代以来,从沅水漂流而下的满河木材,把喧嚣和繁华,带给了洪江,洪江古商城,无疑是木材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了。贵州清水江流域,多为原始老林,储藏丰富的木材便成了黔湘交易的大宗。苗人顺清水江把木材放到洪江来,汉人则接力把苗木放木排的汉子赤脚短裤光膀子,个个身强力壮,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气冲天,俗称“排古佬”。在险滩激流的河道,他们指挥着木排浩浩荡荡奔流而去。如今,沅江上还有许多排古佬在放排,喊号子,沿袭着沅江千年的风流韵致。
  
  排古佬要放排,自然和洪江繁忙的木材贸易相关。另一首船工号子,就把木材的来由说出来了:“清江河水悠悠往上涨,劳动的双手划起桨来,挺起了胸膛把歌唱,伙计们哪!加把子劲啊!前进的锣鼓响,船儿就奔江上。”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微博调查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