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有微博爆料,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委名单刚确定,参评教师即开始送钱。一名刘姓评委为方便老师送钱,在酒店开了套房并广而告之。5日,湖南省教育厅已终止刘姓评委本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
如果职称评委“开房收钱”基本属实,那么可以说,职称评审已堕落到彻底恶俗化的地步,也就是说不可能有比这更坏的了,不下猛药加以治理绝不会有起色。
虽说十数年来,职称的社会声誉远不如从前,一些拥有高级职称的人因他们种种不堪表现往往成为人们讥讽的对象,但职称毕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评价机制,而职称的晋升又意味着待遇的上升,因此,除了少数人“看破红尘”,绝大多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于此不能忘情。但职称要人来评,评委也是人,总不免有主观性,关键是把主观性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不能自控的评委,在同时缺乏有力控制机制的环境中,主观性就会极度膨胀泛滥,以至于压倒客观性,评委资格便由公器沦为私物,职称评审就随之演变成人情交易甚至权钱交易。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获得高级职称的人名不副实,而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每有“英俊沉下僚”之叹。这大概就是职称评审并非以专业水准为依据,而改为“凭关系”的结果。主管部门对此类现象未尝没有耳闻,也未尝不三令五申,比如不得送礼(在评委自是不得收礼)、不得请吃(在评委自是不得吃请),否则将如何如何。但上不得台面的事,从来都秘而不宣,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然而,有禁令比无禁令强,三令五申比放任自流好,至少,职称评审还能因此保有一点廉耻感。
到了把评委资格明目张胆、明码标价地变卖,则成为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与公然买官卖官没什么两样。如果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到了职称评审的时节,便意味着“一年一度的疯狂送钱活动开始”,那么,职称评审早已斯文扫地,风气溃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但人心的变坏有一个过程。给评委送礼的人,未必全是为了实施不正当竞争,而是担心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评委“开房收钱”明白无误地证实这种担心并不多余,钱已然成为职称评审的主宰,送了的未必有把握,没送的则绝对没希望。如果任其发展,那么职称评审就一定会异化为腐败竞赛。
人们很难洞察职称评委“开房收钱”的心理成因,而从一般情理来推论,一个人晋升职称倘若花了“血本”,那么,待到他取得了评委资格,产生从别人身上找回“血本”的补偿心理便不奇怪。由此,职称评审的彻底恶俗化就可能进入非经外力不能突破的自我循环。仅此一点,职称评审所涉腐败范围虽小,也不应等闲视之。
分享到:
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快给你的好友颁个五一劳模奖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