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华)11月1日,本报以《八名湖南籍维和战士获得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为题报道了中国第五批赴苏丹达尓富尔维和大队的光荣事迹。报道中的部分湖南籍维和战士近日陆续回到家乡,昨日本报记者联系了湘潭的文波和长沙的彭波两位维和战士,听他们讲述在苏丹不平凡的8个月经历。
环境
62℃的高温下全副武装
“因为维和经历,外界给我们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段危险、辛苦的经历,也正是这段经历磨炼了我们的意志。”皮肤偏黑、瘦高个的文波十分健谈,1984年出生的他是湘潭湘乡人。
“这是我们第一次出国,没想到苏丹的条件那么艰苦,不过我们是军人,吃苦不算什么。”文波说原以为苏丹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到达后才发现是在达尓富尔与沙漠搭界的地方,“最多的就是沙子了,特别干燥,中午室内温度最高可达62℃。”当地还有各种毒蛇、蝎子等危险动物,“执勤时稍有大意可能致命。”
相对毒蛇来说,爆炸、恐怖袭击则更可能随时威胁到战士们的生命。因此,只要执勤或者外出执行任务都必须头戴钢盔、身着防弹衣和手持步枪,全部装备加起来有数十斤重。
成绩
8个月内搭建板房上万平方米
中国第五批赴苏丹达尓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中有8位湖南籍战士,其中1986年出生的彭波是长沙伢子,家住天心区,他和文波在维和大队中被分在同一个中队,主要负责设计和搭建板房。
最难忘的是去年四月份,彭波和文波奉命前往沙漠之中的拉巴度地区建一座永久性维和营地,以应对南部独立后的局势。最开始,工程部门并没有根据拉巴度地区的沙漠特质额外设计图纸,由于这次板房是建在很厚的沙子上,如果完全按照以前的标准建造地基,很可能经受不了大风和暴雨。他们将意见整理后反馈给工程官,得到了工程官的重视,修订了板房设计标准。雨季来临时,中国工兵营建的板房经受住了暴雨的检验。
饮食
最好吃的蔬菜是红薯叶
“你们在那里吃得好么?”问题一抛出,大大咧咧的两人笑道,“红薯叶子是最好吃的蔬菜。”
由于联合国后勤供应链周期长,大家最常吃到的是容易保存的食物,比如土豆、洋葱、南瓜、冬瓜等物品,因此能够吃上新鲜蔬菜便成了“奢望”,“我们到苏丹后没多久手掌就开始脱皮,医生得出的结论是因为维生素补充不足。”文波开玩笑说,“虽然我的手早已经起了厚厚老茧,但在苏丹依然不时冒出血泡。每次洗脸时摸着自己的脸,总感觉不是手在抚摸,倒像是一块老树皮。”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文波和战友们收集了一些黄土,在营地里开垦了菜地,“可以种植丝瓜和红薯,但是都只长叶子不结果,因此能够吃到的唯一新鲜蔬菜就是红薯叶子。”
感悟
苏丹之行让我们更爱祖国
“最大的感受就是苏丹太贫穷了。”回到国内,文波、彭波坦言,在国内的时候没有特别的感觉,到了那边后,才发现中国是这么强大,作为中国人是多么幸福。“尼亚拉是苏丹第二大城市,我们执行任务时候途经那里,看到那里全是土坯平房,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路两旁最多的就是垃圾。人们衣衫褴褛,吃不饱穿不暖的同时还遭受着战乱的威胁。”
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这群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轻军人迅速成长着。文波在一篇日志中写道,“在这种战争背景下,我们都在不同程度地成长,这在国内是感受不到的。”
分享到:
1月6日上午,南京下关发生持枪抢劫案,一男子从银行取20万出来时被持枪劫匪一枪打中脑袋当场死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