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沟壑】
父母走后,他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龙浩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出逃”起因于此前爷爷的责怪和误会。
3月8日,星期六,晚上十点,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万籁俱寂。爷爷龙兵在堂屋,龙浩出门上厕所。近一个小时后,龙浩仍然未归。担心着孙子安全,龙兵大声呼喊没得到应答,便叫醒隔壁村民逐户寻找,却一无所获。
等龙兵回到家,龙浩也刚走进家门。气头上的龙兵上前就给了孙子一巴掌,“去哪里了,偷东西没有?”
龙浩回忆,当晚,他去了村里公厕,听到呼喊就回应了,“可能爷爷耳朵不灵便没听清”。他低着头,摆弄着衣角:爷爷从来不像父亲一样理解自己,只喜欢推断与强加。
龙浩常觉得在家里自己是多余的。他是长孙,家里还有个弟弟和读初一的妹妹,都是叔叔的孩子。
在龙浩心里,无论多么努力都没有他们讨爷爷欢心。
周末,龙浩总在繁忙的家务和农活中度过。周五放学,他总是主动劈柴生火,准备家人的晚餐;周六天刚亮,他就起床劈柴,到10点吃过早餐,会照爷爷的要求上山砍下十余捆柴。“爷爷对弟弟妹妹没要求,他们可自由支配时间。”龙浩说。
爷爷:“我不知道该怎么教 ”
学习成绩差、不诚实、难以管教。在爷爷龙兵眼里,龙浩是个性格很强的孩子。
面对记者,龙兵指着自家墙上的奖状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孙子、孙女每学期获得的,但这满墙的奖状中,没有龙浩的。
龙兵说:“小学三年级从广东回来读书,第一学期还得过一张奖状,但此后成绩就直线下降。从四年级到初二,这么多年了一张奖状都没得过,还成了学校的问题学生。”
龙能坦言,龙浩从小在广东长大,“我们带在身边时,表现很好。”
在龙兵的心里,对孙子的责任,最重要的在于保证其能吃饱穿暖,至于孙子想什么、要做什么,他已没有能力去关心。
儿孙虽然都是自己的晚辈,但在教育上还是有区别。龙兵认为,“儿子不管怎么教,打骂都随我,但和孙子间,我不知道该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