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荷塘区红旗路一小巷内,小朋友过来买头饰。
- 4月16日下午6时左右,阿婆把收入用手帕包着。
- 4月16日,荷塘区红旗路一小巷内,阿婆拿着广告牌坐在摊位边等待顾客“上门”。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陈杰
- 傍晚,阿婆从王霞租住的地下室出来,看看周围居民。
- 4月16日19点多,王霞坐在房间里洗衣服,阿婆坐在一旁讲述当天的经历。这是她们一天来最轻松的时候。
四月中旬,气温时不时飚上30℃。昨天一早,80岁的阿婆蔡叶(音)包着头巾,裹着棉袄,又来到位于荷塘区长兴路东口的小巷卖头饰。
这两天,买头饰的人明显多了。有人说,80岁阿婆该在屋里享福,但她说想挣点钱,因为半年前,孤身一人的她流落株洲,被好心的“王姐”收留,现在已“白吃白喝”大半年了。
网友微博扩散,阿婆生意变好
摊子白天固定在荷塘区长兴路东口,清晨则摆在陡岭坡小学上坡处,“听说做生意不能摆人家(校)门口”。“一元一样”的纸板立好,铺开扎头绳和小发卡。
“奶奶,你把东西收起来,没人了。”7点多,孩子们大多进了校门,几个小女孩提醒阿婆。别人卖两三元一样的头饰,阿婆只卖一元,小女孩们大多买3根。
“她以后,好多人买。”阿婆说的“她”是路过的一名热心网友。
4月14日17时58分,@雅妮很忙发微博说:“红旗路嘉盛华府对门的华西宾馆旁,有个80岁左右的老奶奶在摆地摊。她卖的扎头绳、夹子都是一块钱一个。她说她是一个孤人,无儿无女。说着说着眼泪都掉下来了,双手还不停地做感谢。希望顺路的好心人可以帮帮她,我刚才已买75块。”
“我这一身都是株洲人给的。神明保佑,好心人多。”一上午攒了58元,阿婆算钱:一个女的买40根,一小伙买10根,一个短发孕妇买3根,有位老人给她1元就走,她追也没追上。对面彩票店老板娘王玉兰也买了。王说,附近的9家店铺几乎都送过阿婆吃的。直到下午6点多,阿婆才收摊。
前年来到株洲偶遇“王姐”
阿婆的货从哪里来的?有人从阿婆口中拼凑出,她跟“王姐”住,“王姐”贴300元帮阿婆从南大门进货。
“王姐”是小巷深处新塘路地下室的租客王霞,30多岁,带着儿子舟舟(化名)。在这租金100元/月的单间,吃喝睡洗都在里头。4年前,王霞跟孩子爸从湖北来株洲打工,孩子爸在外打牌,再未出现过。
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人是怎么认识的,王霞说“我也讲不清”。
阿婆自己记得。她说自己叫蔡叶,湖北人,无儿无女。2012年12月她来株洲投靠一个远亲,没想到亲戚突然消失,她只好在新塘路一带捡垃圾。王霞和捡垃圾的她多说了两句,发现两人竟是老乡,王霞便让阿婆上租屋喝盅茶。
不愿回老家就想跟着“女儿”
一来二往,阿婆发现王霞的日子也不好过。之后阿婆就偶尔帮忙看着舟舟,舟舟管她叫“奶奶”。
阿婆有天问王霞,“要不我过来吧?我就到地下室上面的路边睡,这样离你们近。”王霞不肯,让阿婆搬进来,唯一靠床的旧沙发给她开了铺。
搬来后,阿婆有时做饭,有时捡垃圾。有次迷路后,王霞再不肯让阿婆出去,跟着白吃白喝便是大半年。阿婆觉得“人要讲点良心,我要给她们挣点钱”,王霞这才想出摆摊的招。“摆那里我找得到她。”王霞说。于是,每天早上6点多,舟舟去学校,王霞去厂里,阿婆去摆摊,出门一整天,晚上6点多回家,阿婆带菜回来,王霞做饭。
“就担心她生大病。”王霞说,阿婆耳朵动过手术,年前脸突然肿。她有时会想:阿婆回湖北是不是更好?阿婆说自己在老家有老屋,还有低保和医保。
“我不回去。”昨夜阿婆说,“老家只有我一个,以后就跟着(娘儿俩)在株洲。”现在的阿婆,喜欢用方言管王霞叫“女儿”。
本报记者陈潇株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