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但在1929年到1933年之间,春节曾经随农历一起“被打倒”。当时舆论气势汹汹,想要从政治和经济上共同绞杀中国的传统节日,想在文化上矮化和抹黑春节。但中国春节,直到今天依然还在。
2月2日,长沙著名文史爱好者任大猛在长沙市图书馆,举办讲座《民国报纸中的湘味长沙年》,透过一叠叠厚重的故纸堆,带我们一起品评独特的“长沙年味”。
壹
1912年春节,激进长沙青年给过旧历新年的店家贴白纸条
1912年1月,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布:改元中华民国元年,采用阳历。
101年前的长沙,通讯还不太发达,湖南人得到信息较晚,来不及大举庆祝。但大多数湖南民众对于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视为“更易正朔”,表示认同。所以1912年初壬子年的旧历新年,长沙城内军政学界开明人士,并不互相致柬称贺。一般商人老百姓,也能尊重国历,在旧历新年,并不休假。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府正街之怡隆祥南货馆、理问街之彭宝珍眼镜店、唐政和钟表店,在那一年旧历新春开张营业的门面达数十家之多。但在长沙南正街、红牌楼、八角亭(这几条老街,今天均并入黄兴南路)等繁盛街道的一些商店,仍然双扇紧闭,更有张贴春联者。
此时,一些激进的长沙年轻人就给这些贴着春联过旧年的紧闭门扇斜贴白纸条,如丧家场景。于是,当时有位叫李庵的老人作了一组《壬子长沙新竹枝词》,其中有句说:“何处突来促狭者?偷将白纸贴中央。”
不过后来袁世凯当政,袁世凯主张阴阳合历,并且制定旧历新年元旦(即今天所称的正月初一)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且颁布命令,于春夏秋冬四节,各得放假。于是在1927年以前,包括长沙在内的城市,旧历新年即春节,过得“轰轰烈烈”。尤其社会不安定、军阀混战的那几年,在长沙城内,过年期间,省会警察厅放开赌博,赌博摊摆在长沙最繁华的马路八角亭、红牌楼,及定湘王庙(即县正街善化县城隍庙)、火宫殿(坡子街)等前坪,赌博、迷信、渔翁戏蚌等杂耍搞得长沙城内的春节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