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3省10案10条人命,六成“爆头”,重庆人周克华以一种令世人惊惶难测的方式,暴露了其凶残的本性。
2012年8月14日清晨,在距离自家20公里的地方,4声枪响,“爆头”而亡,周克华再次以令世人毛骨悚然的方式,证明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从故乡到故乡,从“爆头”到被“爆头”,罪行累累的周克华终于走向了覆灭。
少年周克华 16岁与警察第一次不光彩地面对面
1970年2月6日,大年初一,沙坪坝区井口镇二塘村坪上组,外来户周正喜喜得贵子。
这孩子,便是周克华。
周正喜非本村人,早年被下放到本村“改造”,从此再难回城。低调、内敛、甚至孤僻是乡民们的集体评价,这种孤僻甚至到了村里红白喜事皆不参与的地步。
文革期间,就连娶媳妇也没办一桌酒席。妻子陈世珍此前离异,再婚时已有两个孩子。
复杂的时代背景、复杂的婚姻结合、复杂的家庭成员,这样的家庭注定了婚后的争吵。村民们对这个低调家庭唯一较深的印象,就是两口子没完没了的争吵。
“华子”、“华儿”在大家习惯性的称呼中,襁褓周克华慢慢长成少年周克华。
乡民们惊奇地发现,这个体弱多病豆芽菜似的小儿,像极了他的父亲。不爱说话,不爱跟同学玩,也没什么玩伴,没事就闷在家。
1982年7月,这棵小学成绩并不好的豆芽菜,却有些意外地考上了沙坪坝二塘中学,周克华开始了他的少年时代。
步入少年的周克华,有了新爱好——读书。书的类别多为武侠和侦探,甚至包括《三国演义》和《水浒》。这使得人们普遍相信,周克华日后较强的反侦察能力,正来自于少年时代的这些爱好。
为了克服自己体弱多病的体质,他开始以常年冷水澡、四季裸睡的方式寻求改变。这一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他瘦弱的身体,开始“相当有劲”。
1985年中学毕业,周克华未考上高中。闲了一年后,16岁的他来到了渝中区牛角沱江家友巴渝建筑公司打工。
也就在这一年的3月,周克华因调戏妇女,被当时的江北县龙溪镇派出所治安拘留14天。
这是周克华平生第一次与警察不光彩地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