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代表湖南角逐“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文物局将于近期公布新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进入预备名录,才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会。
如果将申遗视为“终考”,那么申请进入预备名录可以称为“中考”。
尚无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南,此次共有三个项目应试“中考”:永顺老司城遗址、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遗址,以及湘西南地区的侗族村寨。
三名“考生”中,永顺老司城遗址最被看好。近日,省政府成立由一名副省长挂帅的老司城遗址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助其“赶考”。
记者袁树勋
名额将缩减,“考生”竞争更激烈
上一次预备名录更新,还是2006年,当时共有35个项目被纳入。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世界遗产组织”开始执行新规则: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35个项目都轮上的话,得35年,哪个地方政府有这么大耐心?”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说,“申遗是个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除了被排上日程表的几个,其它的储备项目,所在地方的政府大多没认真准备。”
他记得,有一次,有申报项目临时需要更换,“但三十来个储备项目中,居然找不出已做好准备的。”
正因为如此,每隔五六年,预备名录会重新洗牌:遗产保护和管理良好、准备充分的新项目会被纳入,不佳者则予以剔除。
去年4月,国家文物局下发预备名录更新通知。孙华了解到,鉴于之前预备名录项目偏多,这一次,“数量应该会控制在三十个以下”。
与孙华同属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不久前在通道县考察,也带来预备名录将缩编的消息。
超出专家们意料的是,各地的申报热情却很高,这次一共上报了71个项目,比上次还多。
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对上报项目进行了初选,“只留下了49个”,孙华透露。
湖南的三个项目全部入围,但还要面临一次激烈竞争。按预算,49个项目还将砍掉近4成。
结果原定8月份揭晓,“目前看来,有可能延迟到9月,最迟不过10月。”孙华了解到。
凤凰再应试,老司城“初试锋芒”
2006年,凤凰古城已被列入预备名录。这一次,按国家文物局要求重新提交申报材料,凤凰更换了申报内容。
这个湘西小县,近几年旅游业迅速发展,宾馆、酒吧林立,古城原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如果按申遗的要求进行整改,不仅难度大,成本也太高了。”凤凰县文物局局长、申遗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滕跃进称。
另一个原因是,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都已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凤凰再以古城名义“申遗”,胜算不大。
凤凰县政府找到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张杰,希望借助他丰富的“申遗”经验,找到新方向。
去年8月,张杰到凤凰,滕跃进陪他下乡考察。一连看了几个寨子,张杰都不满意。
准备回去的时候,张杰看到一个山坡上有城墙,问“是不是遗址”。两人爬上山坡,满头大汗,张杰看了会,问滕跃进,“这类东西你们有多少?”得到的答复是,“大的40多处,加上小的有几百处。”
张杰循此线索又考察了几天,不久后,新的方案敲定:从县内存留的城镇、屯堡、哨卡、边墙等470多处军事遗址中,挑选出有代表性者,以“区域性防御体系”的名义申报。
从元代至明清,凤凰一直是湘西地区的军事重镇,门类齐全的防御性遗址,正是土著文化与楚文化、苗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碰撞的历史印证。
张杰给出的另一个理由是,现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军事类的很少,申报成功的胜算也更大一些。
凤凰是“二次应试”,老司城则是“初试锋芒”。
老司城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境内,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老司城,相继发掘出的宫殿、宗祠、街道、墓葬群等,拼凑出一个颇为完整的土司王朝古都遗址;考证出的800多年统治史,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中央王朝。
“完整地反映了土司这一特殊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成为老司城最重要的申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