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各地>正文

株洲一光绪年间老宅或被拆迁 日军曾洗劫后写下铅字诗

A-A+2014年8月13日14:48红网评论

  光绪丙午年(1906年),罗映賡的高祖父罗修焘在现在的马家河镇万丰村万丰渠道处,建起了一座108间的砖木民房。此后,这座宅子经历过光辉岁月,堂屋的照壁上,一度还悬挂着清朝进士黎培敬题写的“婺焕湘中”木匾,彰显着罗家在马家河一带的地位。

  如今,这栋宅子进入“风烛残年”,年久失修,有关拆迁的传闻更是为其命运增添一份忧伤。不过,也因其曾有的建筑规模和种种故事,老宅引起了民间地方文化保护人士的关注——毕竟,在这个时代,在这座城市,古旧的东西正越来越少,这样一座老宅,或多或少总能承载点滴历史的细节。

  前世今生:原有108间房,曾挂有进士书写的金字匾

  罗映賡如今是这座老宅的“守护人”。2014年8月10日,在马家河镇万丰村长塘湾,81岁的罗映賡拄着拐杖,讲述这栋祖宅的前世今生。

  “我是在这里长大的,这栋宅子分三部分,成品字形结构。”罗映賡说,宅子的墙壁,由盐、糯米、三合土混合而成的“干打垒”建造而成;建房的麻石和大理石,分别出自长沙丁字湾和永州祁阳县。建成后的宅院,有槽屋、正堂屋等共108间房。

  不过不久后,洪水将宅子冲毁。洪水退去,罗映賡的爷爷罗友循将瓦片、青砖拾回。重建后的宅院房间数从108间“缩水”为50余间。

  在宅院中长大的罗映賡,依然能感受老宅的纹理。跨过写有“木湾嘉荫 金领情霞”对联的槽门,穿过麻石台阶,堂屋门口也写着“琳琅济美 阑曲然芬”。最让他自豪的是,堂屋的照壁上,曾挂有清朝进士黎培敬题的“婺焕湘中”木匾。这块木匾是老宅重修时挂上的,匾上的柳体镀金字,每字80厘米见方,字字苍劲有力,字边均有雕花。”

  日军曾侵占宅院,一番洗劫后写下铅字诗

  1938年的一天,罗映賡目睹了日军来到老屋。中午时分,一个腰绑手雷、背长枪的日本兵夺门而入,“转身就到厨房吃水煮南瓜”。他记得,在一番洗劫后,这个日本兵拿出铅笔在墙上写字。“日本兵后来被游击队枪杀在大石桥上。”罗映賡说。

  “这些字就是那个日本人写的!”推开槽门,记者注意到,在泛黄的墙壁上,写有五行歪歪斜斜的繁体中文字,尽管已过去几十年,“給義勝關張,豈期中度絕,情深不忍拋,無言淚成血。岳飛題”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编辑注:其中有两个错字,給应为結,度应为道)

  金匾拆做建筑模板,宅院深锁

  藤蔓爬满槽门,院内杂草丛生。沿麻石阶梯拾阶而上,雕花的大理石门梁大气而端庄。走进堂屋,瓦片散落一地、金字匾不知踪影、青砖裸露……屋顶横梁上铭刻的“光绪丙午年建”,诉说着宅子的“年龄”。这是这座宅子如今的光影。

  罗映賡的老伴唐雪葵回忆,大约上世纪五十年代修万丰闸口时,村民把金字匾和楼板拆卸后,用作了建筑模板。

  古宅能屹立在风雨中,归功于罗氏后人定期对宅子进行修缮。1958年,罗映賡的父亲曾对宅子做过大修。之后,每隔十年,后人都会对宅子做一次修缮。

  今日担忧:老宅是否会步青龙桥的后尘?

  如今,随着万丰湖生态水系景观工程的持续推进,这座古宅的命运更是平添一份忧伤。

  据媒体报道,总投资约4.5亿的万丰湖生态水系景观工程,位于新马新城中心地带的万丰港流域,南起京港澳高速,北至滨江北路,东、西分别为万丰路、新丰路,总面积约1770亩,全长约4.5公里,其中水体面积约800亩,山体公园面积141亩。

  这座宅子是否位于拆迁范围,罗映賡目前并未得到明确的信息。不过他的担忧也有些道理:离这栋宅子不远,有着610年历史的青龙桥,已在2012年被拆。当时,这座古桥的遭遇也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对此,天元区文体新局文化馆馆长陈睿不无遗憾。“如果在规划范围内,这栋古宅应该也会被拆。”他说。

  文物局:该宅价值一般,暂未列入重点保护

  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文物部门此前在普查登记时,已将该宅列为文物点。不过,该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目前共有5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文物点,但每年只有30多万的维护经费,“经费有限,需要修的文物很多,需要一步步来。”这座宅子因破损较严重,房屋结构不完整,价值一般,因而暂未列入重点计划。

  市规划局总师室一工作人员证实,该局已参照市文物部门提供的“市优秀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名单”,提前对项目范围内的文物进行了标注。目前已标注了罗家大院,并未标注这栋古宅。

  民俗专家:或可作为晚清江南民居样本

  对于老宅上的手抄诗,民俗专家、市博物馆原馆长曹敬庄说,“‘飛’字很难写”,从墙上现存的这首诗看,此人笔法相当不错。他说,该诗是否为日本人所题,已难考证。“如果是日本人所写,此人应很崇拜中国文化,并且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由于此类民居在株洲城区并不多见,曹敬庄建议,或可结合古宅的历史含义,将其修缮并保留为晚清的江南民居样本。

  而致力于株洲地方文化保护的志愿者彭水明则认为,“古宅附近现存万福桥、大石桥两座古桥,管理部门能否将其与古宅‘搭配’,作为景观?”(株洲晚报)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
var QrcodeMediaDataPV = "http://sax.sina.com.cn/click?type=nonstd&t=REowMDAwMDA3OQ%3D%3D"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