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读本】
待到药花烂漫时
――邵东野鸡坪村石头缝里种药材
1970年2月,野鸡坪大队把乱石林立的石山开成水利自流化高产良田。本报记者 摄
邵东县斫曹乡野鸡坪村村民在采摘药材。
邵东县斫曹乡野鸡坪梯田农作物生长繁茂。
文/本报记者 赵成新 陈勇
通讯员 彭鹤鸣 曾晓风
图/本报记者 赵持(除资料照片)
6月25日,我们驱车来到邵东县斫曹乡野鸡坪村采访,在一片长势喜人的中药材田地里,碰上一位正在劳作的老农,上前攀谈,才知道他叫周东生,今年77岁,曾担任野鸡坪大队(村)党支部书记,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周东生告诉我们,他现在种了1亩水稻、两亩药材,年收入1万元左右,只要自己身体还行,就要劳作,不向政府叫苦伸手,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
1
个个干劲冲天,凿石开田,千年石山变良田
到了村口,现任野鸡坪村村党支部书记周玉龙带记者到村里走走。村后的石山,“整理”得错落有致。
看着那些用石头垒起来的层层梯田,记者仿佛穿越到了半个世纪前的那轰轰烈烈搬山造田的场景,感受的仍是豪情万丈、不怕苦累的奋斗精神。周玉龙告诉记者,搭帮当年周南生、周东生他们带领老百姓向石山要土地、垒石坝筑山塘,把千年石山变成了良田,如今在这里种植药材,村里人多了一项收入来源。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造田之前,野鸡坪石山林立,田土极少,十年九旱,曾是“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穷地方。因为太苦,村里不少人打算外出逃荒。在时任野鸡坪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周南生等人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愚公移山精神,想办法在石山上开田。
当年的抬石猛将、现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周利文老人回忆说,当时开田,我们个个干劲冲天。村里穷买不起炸药,大伙就在大石头上一点一点凿,白天干完,晚上还打着火把接着干,有的虎口裂开口子,用布头抹点羊角树浆包扎,不下火线。
连续奋战10年,凿穿一座石山,搬掉3座石山,削平5座石岭,开成大小100多丘、面积80多亩的良田,修建一座坝高10米、长50多米、蓄水量2万多立方米的大山塘,筑成400多米长引水渠,良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全村过去粮食靠国家救济,此后粮食实现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