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窗口”无公厕
法治周末记者 赵红旗 发自河南郑州
春暖花开,绿树抽枝。作为居住在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居民,李亮(化名)有说不出的自豪感。
他住在郑东新区商鼎路与七里河南路交叉口附近,每天早晚都要到七里河边散步。河道两边都建有绿地公园。特别是在清晨,听着鸟鸣,看着绿树,他觉得自己就像在画中。
然而,如此优美的环境,却因为周边几公里都没有公厕,使得小河边的小树林成了公开的厕所。有网友戏称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如厕”。
“经过小树林时,经常闻到一股尿骚味。”3月31日,李亮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随着郑东新区入住人口增多,附近居民和游客的如厕问题日益突出。这里景色虽然优美,但却缺少人性化,极其不‘方便’。”
“如果说老城区缺少公厕,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但对正在建设中的郑东新区来说,公厕规划显然存在问题。”李亮说,在老城区的一些桥下面和较为隐蔽的绿化带里,经常可以见粪便和用过的卫生纸,没想到这种情况在新区也出现了。
法治周末记者看到郑东新区的一些宣传材料称,这里的规划堪称经典,凝聚着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专家的智慧和心血。
2001年8月,郑州市面向海内外对郑东新区规划进行国际征集。2002年3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以地方法规形式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确认,并按法定程序报国务院备案。
这个集专家智慧、公众认同、法律认可于一体的郑东新区规划方案,被誉为至今在国际城市规划领域尚属先进,突出了生态、共生、新陈代谢等理念。如今的郑东新区已经成为河南省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和展示城市新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七里河边每晚都有不少人健身,因没有公厕,有些居民内急只能在小树林里解决。其实,这也是这座城市的通病。”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紧邻郑东新区的中州大道,是一条景观大道,有着郑州的“香榭丽舍大道”之称,可在几公里的路段内很难看到公厕。
月31日下午,一位环卫工人无奈地对记者说:“你看绿化带里有多脏?不去里边解手,能去哪儿?活人总不能被憋坏吧?”
在郑州市中州大道与林科路交叉口向南100米左右处,记者好不容易看到一座公厕位于景观绿化带内,如果不是附近居民的话,公厕还真不容易找到,而且路边的“公厕”提示标志也不明显。
据在此负责卫生事务的管理员介绍,此公厕为免费公厕,每日开放时间为6点至23点。如厕的人习惯不好,方便后不冲便池,晚上公厕关门后,不少人就随地大小便。
“无论把城市建设得多么漂亮,城市的发展蓝图讲的有多么动听,但如果让市民不好‘方便’,最终受损的却是城市形象、政府形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郑州如厕难的问题,也引起了一些大学生的关注。
2012年暑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6名学生合力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暑期作业,专题调研郑州城区公厕分布与利用现状,结果显示:市区公厕参差不齐,为市民难开“方便”之门。
“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城市形象,而公厕这一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实施,就是最真实、最贴近民生的细节。”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
一位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他出车前从来不敢多喝水,如果喝水多了,就要到处找厕所,自然会影响到生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郑州市公厕存在数量少和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总体规划中没有规划足够数量的公厕;二是总体规划中有,但实际没有建造;三是已建公厕在城市道路扩宽或改造中拆除后,没有再建;四是传统思想影响,单位不对外开放厕所,居民也不愿意把厕所建在家门口,选址很难。
郑州市规划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公共绿地、游乐场所、广场、大型社会停车场等人流集散场所,在城市规划中增建公共厕所,尽快让公厕从数量和密度上满足人们需求,让城市规划更加富有人性化,更加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