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供应链
对富士康来说,竞争对手的出现,无疑削弱了其向苹果要价的话语权。
在富士康,经常有一群“老外”出没于龙华园区,他们是富士康的客户,其中包括来自苹果公司的客户。我们无从知晓富士康与苹果公司谈判的细节,但从富士康近年来与苹果的合作关系变化来看,双方一直有着争夺话语权的暗中较量。
对于富士康来说,其对苹果的感情堪称复杂。一方面苹果是其目前最大的订单提供商,另一方面,在一部造价近200美元的iPhone4S手机中,富士康的组装等费用仅有8~9美元。
早在2010年,本报记者采访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时,就了解到富士康与竞争对手的微妙关系。
2010年,富士康频发年轻员工跳楼事件,苹果等主要雇主亦向富士康派出调查组。彼时,亦有声音称,苹果或因此向富士康提高2%采购价用于支持富士康提升底层员工涨薪,但后来表明,这完全是外界的一相情愿。
玉山投资分析,虽然苹果公司拥有当下全球智能手机整体营收利润的75%,但从未放弃对于代工商订单报价的严格控制。鸿海近5年的营运状况显示,自2007年到2010年,其营业收入增长近一倍,但税前盈利反而有所减少。
富士康的客户往往善于利用国内代工行业的竞争关系,来掌握市场话语权。为此,富士康试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比如,与北京的清华大学合作建立纳米研究中心。该机构在中国专利网上能查询到的技术专利超过百项,其中包括碳纳米管材料实现触摸屏控制技术等多个相关专利。
但是,2011年7月,广达与和硕这两家新对手“冒”出来,它们直接分流了苹果曾经给富士康的部分订单。据了解,和硕分食iPhone 5及iPad3的订单,广达则分食苹果笔记本型电脑(NB)MacBook系列及iMac订单。计划在2012年6月,苹果笔记本将占其25%的生产份额。
据台湾《电子时报》分析,导致订单分流的重要原因就是苹果出货需求庞大,尽管苹果公司与富士康关系紧密,但在2011年5月20日的富士康成都厂爆炸事件后,苹果积极寻找新的供应商,避免单一供货风险。
对富士康来说,这是客户关系的重大变局。竞争对手的出现,无疑削弱了其向苹果要价的话语权。
事实上,虽然每台苹果产品的单价不低,但是对于代工厂来说,它的毛利润不高。代工厂必须通过原材料采购与生产成本管控,才可能“挤”出利润。也就是说,一直以来,富士康为苹果代工的利润基本上是“框死的”。
对于供应链上的不平衡关系,刘坤解释称:“不是说没有话语权,我觉得客户跟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大家还是可以沟通和协商的,客户也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得到质量和产量的保证。”
然而,是否能借劳工组织调查提高苹果采购价为富士康争取到空间?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刘坤对这一问题始终讳莫如深。而截至记者发稿前,尚无任何消息表明苹果将通过提高采购价来减缓富士康的成本压力。
分享到:
2月13日15时许,怀化通道独坡乡新丰村、骆团村发生严重火灾,500余人受灾[详情]